正文 第4章 跩得不知道自己姓啥(3)(2 / 3)

死抱著過去的成功經驗不放,把一些導致偶然成功的做法當成無往不勝的利器進行不斷的簡單“複製”,而不是審時度勢,因應創新,結果就應了《經濟日報》總編艾豐先生所說的“成功是失敗之母”——因為成功而以為自己無所不能,因為成功而員工對老板永遠OK,因為成功就開始惡性膨脹,因為成功就失去了創新的動力和活力……;而一些國際知名企業卻從不認為自己已經成功,而是一再強調自己隻不過是生存了下來,他們都不相信過去的成績、市場地位和資產,唯一相信的是前麵的路很長很崎嶇,需要如履薄冰重頭開始,一位IBM總裁說過:“記住,回首成功會讓我們看不到腳下的深淵。虛心、求知、靈敏和挑戰,才是未來真正的起點。”

基礎沒打好,體係沒建立,人員管理功夫沒練紮實,再加上掌門人難以克製的欲望,在機遇麵前不夠冷靜理智,滿腦子賭徒意識,先是盲目擴張、全麵開花,接下便是勞師在外,喪失根本,彈盡糧絕,最後變成沒有根據地的流寇,被人打得落花流水;

管理素質本來就低,再加上不學習不讀書,平時又不注意管理體係的建立與完善,等到一叫真兒——企業規模迅速擴大,事事人人再也無法親自照管得過來的時候,在決策用人上必然是漏洞百出,當然要吃敗仗;

危機意識不夠強,心理承受能力差,應對處置危機和抗風險能力低,事到臨頭或束手無策,聽任事態發展,如三株;或匆忙應對,操之過急,自亂陣腳,如愛多;或臨陣脫逃,如巨人;而美國強生公司在去痛片質量危機發生之後,在售後主動落實“消費者至上”承擔責任,結果反而進一步提高了市場信譽;康泰克也是如此;

管理滯後。沒有一個與時俱進的係統性、適應性很強的管理體係,在日常管理運作中很容易出現不配套、不協調,再加上沒有長遠統籌規劃決心和魄力,結果改來改去始終無法走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怪圈;眾所周知,良好的效益來自來嚴格的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是現代企業製度的核心,也是國內外成功企業家們的共識。管理水平低下是導致經營成本暴漲的罪魁禍手,也是導致企業陷入“規模越大、虧損越嚴重,負債越多,成本越高,死得越難看”怪圈的惡魔之手;這類五根不全的企業在管理上存在的三大弊端分別是:一是沒有真正站得住腳值得推敲的企業長遠發展規劃;二是沒有過硬的產品或服務;三是在資源(財務、業務、人力)管理上存在巨大的漏洞——財務管理混亂,不是資金亂投就是內部腐敗,業務管理上脈絡不清毫無章法;人力管理上不是任人唯親就是力不勝任;

“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市場炒作能力(一俊)與核心能力(百醜),結果在短期之內還是一俊遮百醜的“暴發戶”,但是在市場銷售一炮衝天的背後,其實毫無底氣可言,時間稍微一長(長則三五年,短則一兩年),就變了漏洞百出的“百衲衣”了,沈陽飛龍、巨人、三株等也都犯了同樣的毛病;

在企業擴大規模時沒有掌握好一個“度”——衡量這個“度”的依據就是:一有沒有確保自己的優勢;二是人和管理能否跟上需要;三是盈利能力是否相應;四是能否掌握市場主動權;然而事實上有許多企業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利潤卻卻並未能夠隨之擴大,在經營管理成本和負債率增大的情況下,失去原來的優勢,最後被拖垮;韓國大宇就是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