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老板大老粗肚裏沒幾本書,其實,這些經受過太多人情世故洗禮、從底層爬上來的人,大都苦心研讀過不少遍《中國人的劣根性》、《人性的弱點》!致於《人性的優點》嘛,他們是看不到、也不屑去專研的。過去,他們太習慣周圍人群居高臨下的冷眼了;現在,自然要對下屬報以居高臨下的冷眼。所以,在這些哈佛“拿摩溫”係畢業的高才生們眼裏,怎麼看你怎麼不服馴,怎麼看你怎麼不自覺、怎麼懶惰的、怎麼自私的、怎麼想得勢翹尾巴……總之,“說你不行,行也不行”。在他們看來,什麼激勵呀、信任呀、授權呀、發揮呀、自我管理呀,通通都是不頂事的狗屁!就得要用高壓政策、高舉著鞭子、用大棍棒、不訂出百八十條罰款條例在後麵候著你,就算不能明裏不瞬眼地盯著你也得暗布眼線陰你,或者神出鬼沒殺你一個“回馬槍”查察你,或者找個碴兒吆喝牲口一樣訶斥你,你才乖才聽話才服管才會往前走。更重要的是,他們心裏才會舒服,才會放心。
有一天動物園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籠子裏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它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麵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
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麵,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
“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在《上海的早晨》裏,有一段故事是專門講述包身工“火柴杆”在資本家的紡織廠裏如如飽受“拿摩溫(No.1專指執皮鞭監工人幹活的工頭)”欺淩虐待的。
看起來這段曆史似乎已經距離我們很遙遠了,但是真的有那麼遙遠嗎?
現在,也許那些手執皮鞭,動不動就對員工們劈頭蓋臉來上幾下子的野蠻工頭是不多見(據報導,這些野蠻人有時還會出沒在一些荒郊野外,應該警惕!)了,但是對屬下疾言厲色吆三喝四、威脅辱罵,或訂出一兩百條處罰規定,指令管理人員懷揣罰單四下巡回,甚至以“保甲連坐法”對屬下實施高壓政策的老板和企業還是大有人在!
有位老板曾經當者員工的麵,聲稱自己是:“美國麻省大棒係罰款專業畢業!”
——有沒有這個專業咱們姑且不論,企業管理得咋樣咱也不必認真,但是認真細想一下,這些老板的霸蠻與高壓,和美國奉行的“大棒政策”,和資本家豢養(現在是自覺不是孝敬主子)的“拿摩溫”的手段,其原理如出一轍——人都是劣根的,不自覺,不值得信任的,而且天生作賤,不製造點兒高壓、恐慌與不安,不把他們當奴才使,他們就不聽話不服管,就會自私、懶惰、散漫、偷工減料、得過且過,把企業玩垮!
我曾經對一位如此作派的老板說:“這麼看人,也太悲觀了吧,一棍子把所有的人全砸死了,你還是不是人?”
他頗有點尷尬地哈哈一笑:“我不例外,你看,我自私、貪婪、、狡詐、偽善、蠻不講理等等,但這都是商人的本性,說劣根也行,說優勢也未嚐不可!隻要不犯法,誰奈我何?”
真的沒人奈何得了他,可他破產了!
在一個崇尚“高壓手段與大棒政策”的企業裏,你會看到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老板在,到處彌漫著的是恐懼不安,工作間裏一片死寂,員工間有事交待,也好像是做了啥見不得人的事似的目光遊移低聲細語;老板不在,大家就像放鴨子似的換了一個人;反正,老板在與不在完全不一樣。
會議室裏,向來隻有老板一人唱獨角戲,其他人等一律正襟危坐,大氣也不敢喘一聲;遇上老板又咬又叫,就算褲襠不濕,內衣也會浸透汗水。
互不信任、互相指責、推托責任,有話不講當麵,背後流言四起。
有了問題大家一起就捂蓋子,生怕被老板發現。
誇獎比珍稀動植物還要難得一見,而批評就是大庭廣眾,對屬下又吼又叫連跳帶威脅,新賬舊賬一起算,陳年的屎缸也打翻。
罰款條例加起來比其它規章製度還要多多,管理不行,罰款來補;做屬下的動轍得咎。
盡管,國際管理大師戴明一再強調:成功管理,驅逐恐懼!現代企業管理也正在朝著理性尊信的方向發展;可是很不幸的是,包括股票分析師、商業新聞記者在內的許多人仍很欣賞對屬下專斷無情、不擇手段的老板,似乎那才是地道的“嚴格管理”——其實該叫“嚴酷管理”;就連一向主張人權的美國的《財富》雜誌偶爾也會刊登文章,來為那些脾氣令人難以捉摸、令屬下恐懼不安與疏遠的老板張目。
就算這些算不得什麼咄咄怪事,也許這類老板門前也會門庭若市地候著一大群求職者——或迫於生計,或迫於無能,但我至今還沒遇到一位真正心甘情願、心悅誠服為這類老板工作,而又不會在背地裏歎氣罵他娘的人。
也許,通過高壓手段、以罰代管、盯人戰術嚴酷管理,老板可以確保令行禁止,避免民主決策議而不決,避免人們光說不做,提高效率。但是,在恐懼與不信任氛圍裏,人們或者因為擔心受到懲罰,或者因為擔心失去工作,或者因為害怕自尊心受傷,往往會被動地聽命行事,並不斷重複老——像老驢拉磨那樣轉圈兒,即使他們知道有更好的辦法,也不敢有所發揮、創新和冒險,自然也就不利於人才發揮、不利於吸引和留住人才,最終影響到企業效能(效能與效率的差別在於:效率強調的是量——“多、快”;效能強調是低成本高質量高附加——“多、快、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