掂份兒,誰也掂不過老板,你的算盤有十二檻,老板的至少也就有十三檻——就是比你多一檻。老板的天平向來是用錢作砝碼,什麼親情、人情、交情、友誼,什麼麵子、裏子,什麼口才、能力、文字、長相……隻要你能舉得出來的,一律可以折算成標價簽上的阿拉伯數字。就像禪宗問對似的,你問他人情味兒,他會反問你值多少錢!算盤珠子丁當響,算的全是小賬。有事有人裝孫子,沒事沒人是大爺,不是一闊臉就變,而是他們從來隻信奉一條:有價錢可談,沒有道理可講!或者,道理也是可以用錢來換算的吧。
錢神論
晉·南陽·魯褒
錢之為體,有乾、坤之象,親之如兄弟,曰孔方。無德而尊,無勢而熱。排金門,入紫闥。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是故忿爭非錢不勝,幽僻非錢不拔,怨仇非錢不解,令聞非錢不發。洛中朱衣、當塗之人,愛我家兄,皆無已已。執我之手,抱我終始,凡令之人,惟錢而已!
凡事隻看結果——賺到錢沒有?
毫無疑問,企業的最大目標當然是創造利潤——賺錢。
利潤之於企業,的確不容忽視:不賺錢,企業就會麵臨危機,甚至倒閉;不賺錢,公司就會死人——不是老板,就是員工。但利潤是不是就是檢驗企業、老板、屬下成敗的唯一標準?
似乎是,因為一切經營管理手段最終都會從公司帳麵上反映出來;似乎又不是,因為卡耐基先生的墓誌銘上分明寫著:“躺在這裏的人知道怎樣充分利用他周圍比他聰明的人,即使他一文不名,仍會東山再起!”
所以,盡管利潤就像“伯伯叔叔”(布帛菽粟)一樣,是企業“須臾不得離開”的東西,很重要,但是隱藏在錢背後的一切似乎更重要:老板的領導能力、工作作風、工作方法;企業的經營管理、外部環境(市場、政策)、內部環境(人際關係、工作氛圍、設施設備)、資本實力、知本(人才、技術)儲備等等。
隻要源頭活水不出問題,又何愁沒有利潤?
但環顧周圍老板,想找個明白人確乎不大容易!
楊老板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唯利潤論”者,評價屬下工作業績向來是隻問能否帶來利潤,而不在意他的屬下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作出過多大的努力,付出過多少的辛勞;
如果屬下不能完成目標,他還哪管什麼緣由、皂白?因此否定你的努力和能力、扣你的薪水獎金、降你的級,在大會小會上緊抓住你的小辮子,衝你大吼大叫,羞你辱你,讓你在下屬麵前威信掃地、抬不起頭……簡直就是小菜一碟。就算他一時性起,把你給炒了,你又能咋的?
想讓他聽你解釋(當然不是借口)、總結教訓、提出修正意見,簡直連門兒都沒有(連窗子都沒有,更別說門兒了);還想從他長滿象牙的嘴裏得到片主隻語的撫慰,做你的清秋大夢吧!
說句題外話,西方管理學書中常有“學會管理你的老板”一說,千萬不可拿到絕大多數中國老板身上來實踐,像楊老板這樣,連他娘老子都未必能夠管好他的人,你想管好他,算老幾?所以,碰到像楊大老板這樣的,你隻能“寧學兔子跑,別教豬唱歌”,除了自認倒楣、盡快閃他娘的,別無出路!
按道理講,作為老板,應當讓自己的心眼子比錢眼子更大一些,稍許有些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雅量才好,否則的話,就算不上一個合格的領導者。
注重工作績效和利潤,當然是頂重要的;但是如果把眼界更開闊一些,不單純把屬下的見識能力與錢等同,對屬下在工作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辛勞、所得到的經驗教訓,給以適當的關注和肯定,不僅可以讓屬下稍稍體味到一絲做人做工作的趣味,也可讓屬下養成愈挫愈勇的耐力。即使單從利用的角度,大概也可讓做屬下的從此樂意關注工作過程,不斷有所建言,讓做老板的更深刻地了解企業在經營管理上的一些不妥和不足,以資改進——不讓同樣的錯失再次發生;屬下對老板的擁戴和向心力自然也是不待說的。
果然能夠如此,不斷地拾遺補闕,使經營管理日漸走上正軌,賺錢又有何難?何必斤斤於眼前一人一錢之失,而忽略了人心和長遠致勝之道呢?
所以,與其把注意力集中在錢上,和未達目標的屬下慪氣發牢騷,不如坐下來和他們認真檢討一下工作失敗的過程,把下麵這些問題的真實答案找出來:
①導致失敗的主要原因(撇去借口)是什麼?
②所涉及到的,哪些需要改進、哪些需要支持和配合?
③怎麼改進、支持和配合?
④改進之後,能不能達成目標?
不要小看類似的檢討,所有一切經營管理方麵的成果都是經由檢討總結出來的!而且這還是一個老板、下屬之間經由溝通,共同提高、磨合、凝聚的過程!
績效佳不佳、工作目標是否達成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有些在於人力,有些在於措施,有些在於條件時機),不一定是因為屬下的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當然也有檢討的必要),也可能是經營方針、工作流程、管理不力、人際協調配合、工作條件等等。如果做老板的隻注重結果而不是全過程,就有可能失去全麵評價和檢討的機會,不知何所成,不知何所敗,如何能夠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