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係統性風險防控
同期聲
十八屆三中全會賦予財政“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職能,將財稅體製改革思路上升到國家治理高度,財政工作倍感使命光榮,也深感責任重大。伴隨我國國力和現代化水平的迅速提升,財政麵臨的形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錯綜複雜,麵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艱巨繁重。
政府公共責任範疇不斷擴大,財政職能範圍麵臨全新的管理任務壓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一是財政與部門在資金監管上的職責劃分。二是財政權力行使的製度化約束。三是財政的內部管理風險防控。
多年來,圍繞預算改革、國庫集中支付、投資評審、政府采購、國有資產管理等領域,晉江財政持續探索實踐,進行了一係列重大改革,財政管理不斷趨於規範化和科學化,依法理財水平全麵提高。2012年4月,晉江市財政局被財政部確認為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示範創建工作全國9個試點單位之一。
全麵規範的預算管理是防範基礎
嚴格的預算管理是法治財政的重要標誌和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預算管理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逐步解決了預算內外資金“兩張皮”、“一年一編”等問題,但從政府預算的實踐來看,與先進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再者,預算公開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如不加緊完善預算管理,為預算公開做好基礎工作,財政部門將會在不可逆轉的預算公開趨勢中變得相當被動。
首先,實現預算編製全覆蓋是預算管理改革的首要任務。提高預算編製覆蓋麵,既是全麵反映政府收支活動和資金去向的客觀需要,又是今後編製中長期預算計劃和完善政府決策機製的基礎。2002年開始部門預算改革至今,晉江財政已實現順利過渡,做到定員定額標準編製基本支出預算、預算內外資金捆綁使用、一個部門一本預算。但晉江財政並不局限於部門經費預算改革,隨著城市建設全方位推進,政府投資規模和體量迅速擴張,晉江財政將建設項目投資計劃、建設計劃、工程進度和資金需求情況等納入,編製工程項目預算。在有限的財政預算資金無法滿足城市建設需求,土地出讓收入、政府性債務資金彌補建設資金缺口的背景下,晉江財政又編製覆蓋所有政府收入來源的政府綜合財務收支計劃,實現綜合財務統籌管理及有效利用,實現了“從報表簡單彙總到項目精細論證”、“從單一預算內資金到覆蓋預算內外資金全口徑”、“從行政經費管理為主到加強重點項目計劃管理為主”的三個轉變,並著手探索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社會保障預算試編工作。
其次,建立定額標準體係是提高預算編製科學性的必要手段。根據單位承擔的職權和專項工作的不同,認真進行基本支出分析調研,製定出科學、合理、符合實際的公用經費定額標準,建立項目支出定額標準體係,避免預算編製隨意性與人為操作彈性空間。
再次,主動對接部門是提高預算執行效率的重要途徑。堅持走出門編預算,主動對接部門,靠前指導編製預算計劃。重點加強財政投融資建設項目計劃,與交通、水利、市政、教育、衛生等主管部門反複溝通,對全市在建、續建項目逐一進行調研論證,了解掌握政府建設項目建設計劃、工程進度和資金需求情況,認真測算資金需求,根據輕重緩急和資金可能,經詳細排序論證編列,加強預算執行進度和用款計劃管理,探索建立結轉結餘資金定期清理機製,避免資金沉澱,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再者,完善資金申報撥付程序是強化預算執行約束力的有效措施。出台《關於進一步規範財政資金支出管理的通知》,規範人員經費編列、定額公用經費、經常性項目、專項項目、基本建設項目等部門預算申報、審批和撥付程序,強調部門根據項目計劃和開展情況,填報項目開支明細,報市政府批準後按項目進度下達撥付。按照“先有預算、後有支出”的原則,嚴控超預算或者無預算安排支出,基本做到年初框定預算,年中不再辦理追加。
合理界定財政職責範圍是防範前提
依法行政的首要前提是職權和責任的準確劃分,隻有正確厘清財政職責邊界,尤其是理順財政與其他部門的管理職責劃分,才能達到“簡政放權、有效財政、規避風險”的目的。在預算計劃管理方麵,要強化財政部門在政府全口徑預算資金使用的權力,對全部政府性收入實行統一、完整、全麵、規範的預決算管理,對資金使用全過程實行全方位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但在項目確定和具體管理方麵,則要強化部門主體責任,不能把財政對資金的預算、調節、配置理解成對其它公共事務的協調、控製,超越財政的權限。如果部門違反規定用途使用財政資金,應承擔相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