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雙歧杆菌檢驗
一、概述
雙歧杆菌(Bifidobacterium,Bb)是1899年由法國學者Tissier從母乳營養兒的糞便中分離出的一種厭氧的革蘭陽性杆菌,末端常常分叉,故名雙歧杆菌。是人和哺乳動物回腸末端及大腸內最主要的生理性菌群,其分布在胃腸的數量隨年齡階段的增長而減少,分布最多的是母乳營養兒。雙歧杆菌有32個亞型。雙歧杆菌黏附於宿主腸道上皮後,定居成為穩定的菌群,形成生物學屏障,產生抗病原微生物、抑製腫瘤細胞物質,並能合成多種維生素,促進機體免疫機能等多種生理作用。由於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及對人體健康的有益作用,被廣泛開發應用於醫療、保健、食品等方麵。
二、生物學特性
(一)形態與染色
雙歧杆菌為革蘭染色陽性,形態多樣,可呈“V”形、“Y”形、彎曲狀、球拍狀、棍棒狀、球杆狀甚至球狀,無芽孢、莢膜和鞭毛,無運動性。一些雙歧杆菌初代培養為分叉狀,繼代培養變成杆狀,杆狀體在一定條件下又可變成分叉狀,其細胞壁不規則,凹凸不平,膨大或成團塊狀,有一個或多個分支。
(二)培養特性
專性厭氧,最適pH為6.7~7.0,最適生長溫度為36~38℃,在瓊脂培養基上菌落光滑,凸起,圓形,邊緣完整,乳白色,有光澤,質地柔軟。在液體培養基上呈彌漫狀生長,培養液渾濁,管底有小顆粒狀沉澱。
(三)生化反應
接觸酶陰性,硝酸鹽還原陰性,靛基質陰性,明膠液化陰性,精氨酸水解陰性。能分解葡萄糖,產生大量的乙酸和乳酸。
三、實驗室檢驗
(一)檢驗程序
(二)器材與試劑
1.器材氣相色譜儀配FID檢測器等。
2.試劑BL培養基、BBL培養基、PYG培養基、TPY培養基,API 50CH生化鑒定試劑盒。
(三)檢驗方法
1.以無菌操作將充分混勻的檢樣25g(ml)放入含有225ml滅菌生理鹽水的滅菌錐形瓶內作成1∶10的均勻稀釋液。
2.用1ml滅菌吸管吸取1∶10稀釋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滅菌生理鹽水的試管內,振搖混勻,做成1∶100的稀釋液。
3.另取1ml滅菌吸管,按上述操作順序,作10倍遞增稀釋液,如此每遞增以次,即換用1支1ml滅菌吸管。
雙歧杆菌檢驗流程
4.選擇2~3個以上適宜稀釋度,分別在作10倍遞增稀釋的同時,各取0.1ml分別加入計數培養基平板,均勻塗布,每個稀釋度作兩個平板。最好同時選用2~3種培養基(BL、BBL、TPY培養基),同時作滅菌生理鹽水空白對照。
5.待瓊脂表麵幹後,翻轉平板,放至厭氧罐內,操作全過程須在20min內完成。
6.將厭氧罐36℃±1℃溫箱內培養72h±3h,觀察雙歧杆菌菌落特征。選取適當菌落數的平板對可疑菌落進行計數,隨機挑取五個可疑菌落進行革蘭染色、顯微鏡檢查和過氧化氫酶試驗。過氧化氫酶陰性,革蘭染色陽性、無芽孢、著色不均勻、出現“Y”或“V”形的分叉狀、棒狀等多形態的杆菌可定為雙歧杆菌。
7.菌落計數根據證實為雙歧杆菌的菌落數,計算出平板雙歧杆菌數,然後乘以樣品的稀釋倍數,得每毫升或每克樣品中雙歧杆菌數。取三種培養基中計數最高的為最終結果。例如,檢樣1×104倍的稀釋液在BBL瓊脂平板上,生成的可疑菌落為35個,取5個鑒定,證實為雙歧杆菌的是4個,則1ml(g)樣品中雙歧杆菌數為:
35×4/5×10×104=2.8×106
8.雙歧杆菌菌種鑒定
(1)生化實驗:
1)菌種製備:自平板上挑取菌落,接種於BL、BBL或TPY瓊脂平板上,置厭氧罐內,於36℃±1℃、72h±3h厭氧培養。刮取菌苔,製備菌懸液,濃度為109~1011CFU/ml,分別進行試驗。
2)生化鑒定試驗:雙歧杆菌一般不還原硝酸鹽(但當培養基有溶解的紅細胞時,可以還原硝酸鹽),不產靛基質和硫化氫。常見雙歧杆菌碳水化合物反應。
3)商品化生化鑒定係統:可選擇使用商品化的生化鑒定係統進行鑒定,如API 50CH生化鑒定試劑盒。
(2)氣相色譜法分析雙歧杆菌有機酸代謝產物:
1)雙歧杆菌培養液製備:挑取BBL瓊脂上純培養菌接種PYG液體培養基,同時用未接種菌的PYG液體培養基做空白對照,嚴格厭氧,36℃±1℃培養72h±3h。
2)乙酸標準溶液配製:準確吸取乙酸5.7ml加水稀釋至100ml,搖勻,配成約1.0mol/L的乙酸標準溶液。乙酸使用液:將經標定的乙酸標準溶液用水稀釋至20.0mmol/L。
3)乳酸標準溶液配製:準確吸取含量為85%~90%的乳酸0.84ml,加水稀釋至100ml,搖勻,配成1.0mol/L的乳酸標準溶液。乳酸使用液:將乳酸標準溶液用水稀釋至20.0mmol/L。
4)乙酸處理:取雙歧杆菌培養液2~3ml放入10ml離心管中,加入0.2ml 50%硫酸溶液,混勻,加入2ml丙酮,混勻後加過量氯化鈉,劇烈振搖1min,再加入2ml乙醚,振搖1min後,3000r/min離心5min,將上清液轉入另一試管中,下層溶液用2ml丙酮和2ml乙醚重複提取2次,合並有機相,於40℃水浴中用氮氣吹至少量溶液存在,用丙酮定容至1ml,混勻後備用。同樣操作步驟處理乙酸標準和空白培養液。
5)乳酸處理:取雙歧杆菌培養液2~3ml放入10比色管中,100℃水浴10min,加入0.2ml 50%硫酸溶液,混勻,加入1ml甲醇,於58℃水浴30min後加水1ml,加三氯甲烷1ml,振搖3min,3000r/min離心5min,取三氯甲烷層分析。同樣操作步驟處理乳酸標準和空白培養液。
6)氣相色譜條件:
色譜柱:長2m,內徑4mm的玻璃柱,填裝塗有20%DNP+7%Tween60的chromosorbwHP(80~100目);柱溫:110℃;汽化室:150℃;檢測器:150℃;載氣:(N2)50ml/min;進樣量1.0μl;外標法峰麵積定量。
乳酸和乙酸標準
計算公式:
X=(A樣-A空)/A標×C
式中:X為樣品培養液中乙酸或乳酸的含量,單位為每毫升微摩爾(μmol/ml);A樣為樣品培養液中乙酸或乳酸的峰麵積;A空為空白培養液中乙酸或乳酸的峰麵積;A標為乙酸標準或乳酸標準的峰麵積;C為乙酸標準或乳酸標準的濃度,單位為微摩爾每毫升(μmol/ml)。
允許差:相對相差≤15%。結果判定:雙歧杆菌的有機酸代謝產物,乙酸(μmol/ml)與乳酸(μmol/ml)比值大於1。
(楊小蓉)
第七節 黴菌檢驗
黴菌種類繁多,廣泛分布於土壤、空氣、糧食等自然環境和動植物體內外,與人類生產生活關係密切。有益黴菌大量應用於傳統釀造業、食品加工業和現代微生物發酵工業。有害黴菌或真菌在臨床上引起皮膚病和機會感染;在自然環境中導致人類生產生活用品黴變,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在糧食和食品中產生毒素,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
黴菌屬於低等真核生物,其形態構造、生長繁殖條件和方式與細菌不同,分離鑒定方法也和細菌等其他微生物不同,有其獨特性。
一、概述
(一)黴菌的分類
黴菌是真菌中的一大類,是絲狀真菌的俗稱,其基本特征符合真菌的定義,即是一大類細胞結構完整,有明顯的細胞核、細胞壁,不含葉綠素,無根、莖、葉的分化,大多由分枝或不分枝的多細胞菌絲組成,能通過無性或有性生殖產生各種孢子進行繁殖,營腐生或寄生的微生物。從生物進化看,黴菌是低等真核生物和高等微生物,其主要特點:具有發達的菌絲體並可肉眼觀察,通過產生大量孢子進行繁殖,營養為異養吸收型,陸生性強,不能進行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