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生孢子球形或近球形,直徑2.5~3.0μm,壁薄而光滑,一些有雙層壁,表麵粗糙。
5.分生孢子頭較大,最初呈球形,老後裂折成兩個或更多的柱狀分叉,顏色與菌落色相同。多數菌株產生菌核。顏色呈乳酪色,淡黃色,淡紅色等。
產生菌核的菌株其分生孢子頭較少,有些菌不產生菌核,但產生分生孢子頭甚多。
(二)培養特性
在察氏培養基上菌落生長較慢,菌落局限,培養10~14d菌落直徑3~4cm,淺黃色,米黃色至褐色,表麵絨狀,背麵黃褐色至綠褐色。
(三)鑒定要點
菌落米黃色,分生孢子梗粗糙,黃色,小梗雙層,梗基特別長,有菌核。
(四)赭曲黴毒素
赭曲黴毒素(ochratoxin)(又稱棕曲黴毒素)的主要產毒菌種是赭曲黴和疣孢青黴。赭曲黴毒素的化學結構是異香豆素聯結L-苯丙氨酸的一組化合物,包括赭曲黴毒素A、赭曲黴毒素B和赭曲黴毒素C,其中以赭曲黴毒素A毒性最強,對食品汙染最為嚴重。
赭曲黴毒素A的毒性作用主要損害肝髒和腎髒。許多動物實驗證明,赭曲黴毒素A是一種腎致癌劑。赭曲黴毒素A的測定國家標準方法,為OTA單克隆抗體間接競爭ELISA法,檢出限為1ng/ml。快速分析技術有OTA免疫親和層析-熒光法,采用Ochratest赭曲黴毒素免疫親和柱,其檢出限內推法為1μg/kg,測定範圍為0~100μg/kg。
五、雜色曲黴
(一)形態
1.分生孢子梗表麵光滑,無色或微黃色。長500~700μm,寬12~16μm,直或彎曲。
2.頂囊小,較分生孢子梗稍膨大,橢圓形或半球形。
3.小梗嚴格雙層,梗基(5.5~8)μm×3μm,瓶狀小梗(5~7.5)μm×(2~2.5)μm。梗基著生於頂囊上半部3/4處。
4.分生孢子呈球形,近球形,有小刺,直徑2.5~3μm。
5.分生孢子頭球形或半球形,較小,呈疏鬆放射狀,100~125μm。有各種顏色,一般為綠色或藍綠色。
6.菌核無,有些菌株可產生球形殼細胞。
(二)培養特性
在察氏培養基上,菌落生長較慢,局限,培養14d直徑2~3cm;圓形,緊密,呈絨狀或絮狀,或兩種並存而鑲嵌,菌落顏色變化範圍較廣,常分數環,淡綠、灰綠、淺黃,甚至粉紅色鑲嵌,或分成塊狀的黃色、粉紅色、白色及綠色。有環狀或放射狀溝紋,丘狀隆起。反麵無色至橙黃色或玫瑰色。培養時間較長時,菌落表麵會出現較多的無色或紫紅色液滴(珠狀)。
(三)鑒定要點
小梗雙層,頂囊較小,孢子具小刺,有殼細胞。菌落局限,幾種顏色鑲嵌,有液滴。
(四)危害
該菌可產生雜色曲黴素(ST),使實驗動物發生肝癌和肺癌。流行病學調查,該菌是食道癌高發區糧食中的優勢菌種,且在胃癌者空腹液中檢出產毒株,因此,該菌與消化道癌發病有密切關係。
六、構巢曲黴
(一)形態
1.分生孢子梗極短,常有波狀彎曲,壁光滑,帶褐色或肉桂褐色。長約75~100μm,近頂囊處稍粗大,直徑3.5~5μm。
2.頂囊半球形,直徑8~10μm。
3.小梗雙層,梗基短,(5~6)μm×(2~3)μm;瓶狀小梗(5~6)μm×(2~2.5)μm。梗基分布於頂囊表麵1/2,呈放射狀排列。
4.分生孢子呈球形,表麵粗糙,有小刺,綠色,直徑3~3.5μm。
5.分生孢子頭呈短柱狀,暗綠色,(40~80)μm×(25~40)μm。
6.有性階段有性生殖,產生閉囊殼,球形,呈紫紅色,直徑135~150μm。閉囊殼的壁,由數層致密交織的菌絲構成。成熟時,閉囊殼被肥大的圓形厚壁細胞即殼細胞包圍。殼細胞淡黃色,球形、壁厚,直徑達25μm。閉囊殼內含多個子囊,子囊內含8個子囊孢子。當閉囊殼成熟時,子囊及其孢子裂出。子囊孢子雙凸鏡形,紅色至紫紅色,棕紅色,約5μm×4μm。
(二)培養特性
在察氏培養基上菌落生長較快,培養10~14d直徑達5~6cm,菌落最初為光滑絨毛狀,呈美麗的清澈綠色,平鋪後展開,菌落變為暗綠色,中心呈粉末狀,邊緣有絨狀菌絲,背麵呈深紅色至紫紅色,當閉囊殼形成時,菌落中心向外長出一些小白點,菌落呈黃褐色,
(三)鑒定要點
小梗雙層,且分布於頂囊1/2處,分生孢子梗短,具波狀彎曲,分生孢子頭呈短柱狀。有閉囊殼(有性階段)和殼細胞。
(四)危害
同雜色曲黴,產生雜色曲黴素。
(楊怡豔何樹森)
第九節 青黴菌屬檢驗
一、概述
青黴菌屬(Penicillium)主要的產毒黴菌包括黃綠青黴(P.citreoviride)、桔青黴(P.citrinum)、島青黴(P.islandicum)、圓弧青黴(P.cyclopium)、展青黴(P.patulum)、純綠青黴(P.viridicatum)和皺褶青黴(P.rugulosum)等。這些黴菌產生的毒素為黃綠青黴素、桔青黴素、圓弧偶氮酸、展青黴素、黃天精、環氯素和皺褶青黴素。
該屬菌的營養菌絲體呈無色、淡色或鮮明的顏色,具橫隔,或為埋伏型、或部分埋伏型部分氣生型;氣生菌絲密氈狀、鬆絮狀或部分結成菌絲索。分生孢子梗由埋伏型或氣生型菌絲生出,稍垂直於該菌絲(除個別種外,不像曲黴那樣生有足細胞),單獨直立或作某種程度的集合乃至密集為一定的菌絲束,具橫隔,光滑或粗糙。其端生有掃帚狀的分支輪,稱為帚狀枝。帚狀枝是由單輪或兩次到多次分支係統構成,對稱或不對稱,最後一級分支即產生孢子的細胞,稱為小梗。著生小梗的細胞叫梗基,支持梗基的細胞稱為副支。小梗用斷離法產生分生孢子,形成不分支的鏈,分生孢子呈球形、橢圓形或短柱形,光滑或粗糙,大部分生長時呈藍綠色,有時呈無色或呈別種淡色,但決不呈汙黑色。少數種產生閉囊殼,或結構疏鬆柔軟,較快地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或質地堅硬如菌核狀由中央向外緩慢地成熟。還有少數菌種產生菌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