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曲黴菌屬檢驗
一、概述
曲黴菌屬(Aspergillus)主要的產毒黴菌包括黃曲黴(A.flavus)、寄生曲黴(A.parasiticus)、雜色曲黴(A.versicolor)、構巢曲黴(A.nidulans)和赭曲黴(A.ochraceus)。曲黴屬菌體的顏色多樣,而且比較穩定。營養菌絲體由具橫隔的分支菌絲構成,無色或有明亮的顏色,一部分埋伏型,一部分氣生型。分生孢子梗大都無橫隔,光滑、粗糙或有麻點。梗的頂端膨大形成棍棒形、橢圓形、半球形或球形的頂囊,在頂囊上生出一層或兩層小梗,雙層時下麵一層為梗基,每個梗基上再著生兩個或幾個小梗。從每個小梗的頂端相繼生出一串分生孢子。由頂囊、小梗以及分生孢子鏈構成一個頭狀體的結構,稱為分生孢子頭。分生孢子頭有各種不同顏色和形狀,如球形、放射形、棍棒形或直柱形等。曲黴屬隻有少數種形成有性階段,產生封閉式的閉囊殼,某些種產生菌核或菌核結構,少數種可產生不同形狀的殼細胞。
曲黴菌主要有毒代謝產物包括黃曲黴毒素、雜色曲黴素和棕曲黴毒素等。毒素引起的中毒主要為黴變穀物中毒。黴變穀物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在田間已汙染真菌的穀物,這些穀物在收獲後未及時晾曬或保存不當,致使黴菌繼續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從而引起的食物中毒。黴變穀物中毒可發生在任何季節,主要發生在南方高溫高濕地區,特別是以玉米為主的地區較易發生黴變穀物中毒。
黃曲黴毒素引起黴變穀物中毒,臨床表現:急性中毒特點是有短時間、一過性的發熱、嘔吐、厭食、黃疸,有些症狀較輕的病人可以恢複,重症病人在2~3周內出現腹水、下肢水腫、肝脾腫大,很快死亡。
二、黃曲黴
(一)形態
黃曲黴
1.分生孢子梗寬約10~20μm,長400~1000μm。梗壁粗糙,無色,微彎曲,近頂囊處略粗大。
2.頂囊燒瓶形或近球形,直徑約10~65μm,一般為25~45μm。
3.小梗單層或雙層,或單雙層並存於一個頂囊上,多為雙層排列,梗基約(6~10)μm×(4~5.5)μm;瓶狀小梗為(6.5~10)μm×(3~5)μm。
4.分生孢子多為球形,少數橢圓形,表麵粗糙,直徑約3~6μm。
5.分生孢子頭呈疏鬆放射狀或稍呈直柱形。
6.有些菌株產生褐色菌核。
(二)培養特性
在察氏培養基上菌落生長較快,10~14d直徑可達到3~7cm。初呈黃色似粉末狀,後逐漸變黃綠色,甚至為棕綠色。表麵平坦或有放射狀溝紋。反麵無色或褐色。
(三)鑒定要點
主要根據菌落形態和鏡檢特征,特別是放射狀孢子頭和單、雙層小梗混生。必要時進行產毒培養和毒素分析。
(四)黃曲黴毒素
黃曲黴毒素(Aflatoxin,AF)的主要產毒菌種是黃曲黴和寄生曲黴。AF是結構類似的一組化合物,均為二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已發現的AF有20多種,其中以AFB1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強。AF是目前已知最強的致突變物和致癌物,有很強的急性毒性和明顯的慢性毒性,屬於肝髒毒。AF主要汙染糧油作物及製品,汙染最嚴重的是花生、花生製品及玉米;大米、小麥、麵粉汙染輕;動物食品含量較少,牛奶中可含AFM1。南方各省食品中AFB1汙染嚴重,北方很輕或者根本沒有汙染。我國糧油、食品中黃曲黴毒素限量標準。
糧油、食品中AFB1允許量標準
品種限量(μg/kg)
玉米、花生油、玉米胚油≤20
大米、其他食用油≤10
其他糧食≤5
嬰兒代乳食品不得檢出
注其他食品可參照以上標準執行
牛乳及其製品中AFM1限量標準
品種限量(μg/kg)
鮮乳≤0.5
滅菌乳≤0.5
各種乳粉(折算為鮮乳汁)≤0.5
煉乳(折算為鮮乳汁)≤0.5
嬰兒配方乳品不得檢出
黃曲黴毒素AF的測定方法采用AFB1單克隆抗體間接競爭ELISA法,檢出限為0.01ng/ml。目前AFB1的快速分析方法主要以免疫親和層析技術結合間接競爭ELISA法或者熒光法來提高檢出效力。
三、寄生曲黴
(一)形態
1.分生孢子梗長短不一,約200~1000μm,梗壁光滑或粗糙,近頂囊處較寬約10~12μm。
2.頂囊燒瓶形或近球形,直徑20~35μm。
3.小梗無梗基,隻有單層梗,(7~9)μm×(3~4)μm,排列緊密。
4.分生孢子球形,近球形,表麵粗糙、有小刺,直徑約為3.5~5.5μm。
5.分生孢子頭呈疏鬆放射狀。
(二)培養特性
在察氏培養基上菌落生長較局限,培養8~10d直徑2.5~4cm,平坦或有放射狀溝紋。幼期黃色,陳舊培養物呈深綠色到暗綠色,反麵奶油色至淡褐色。
(三)鑒定要點
同黃曲黴區別,小梗單層,分生孢子表麵有小刺。
(四)危害
該菌所有菌株均能在一些糧食中產生黃曲黴毒素,但在自然界分布不如黃曲黴普遍,我國檢出該菌較少。
四、赭曲黴(俗稱棕曲黴)
(一)形態
1.分生孢子梗表麵粗糙,有麻點,黃色,梗長達1000~1500μm;寬10~14μm。
2.頂囊球形,直徑30~50μm,全部著生梗基。
3.小梗雙層布滿整個頂囊,梗基長度變化較大,一般較長且分隔,(10~30)μm×(2~3)μm;瓶狀小梗(7~9)μm×(1.5~2.5)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