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衛生微生物檢驗(六)(3 / 3)

(楊怡豔何樹森)

第十一節 其他產毒黴菌檢驗

一、概述

已知的產毒黴菌,大部分屬於曲黴屬、青黴屬和鐮刀菌屬中的一些種,其他產毒黴菌包括木黴屬(Trichoderma)、頭孢黴屬(Cephalosporium)、單端孢黴屬(Trichothecium)、節菱孢屬(Arthrinium)、葡萄狀穗黴屬(Stachybotrys)等。它們產生較為單一的毒素,即單端孢黴烯族化合物。

黴變甘蔗中毒是由於食用了保存不當發生黴變的甘蔗而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在我國首次發現並確定其病原菌是節菱孢黴。該菌的代謝產物3-硝基丙酸是致病毒素。可引起致死性食物中毒和使人終身殘廢的後遺症。除了節菱孢黴能產生此類3-硝基丙酸外,還有些曲黴和青黴也可產生此類毒素。該毒素為無色針狀結晶,溶於水和有機溶劑,是小分子量神經毒素。臨床表現:發病急,潛伏期一般15~30min,最短10min,最長48h,最初為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視力障礙、進而出現陣發性抽搐,四肢強直等神經症狀。最有特征性的症狀是眼球偏側凝視,最後進入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二、木黴屬

木黴生長迅速,菌落棉絮狀或致密叢束狀,產孢叢束區常排列成同心輪紋,菌落表麵顏色為不同程度的綠色,有些菌株由於產孢子不良幾乎白色。菌落反麵無色或有色,氣味有或無,菌絲透明,有隔,分枝繁複,厚垣孢子有或無,間生於菌絲中或頂生於菌絲短側分枝上,球形、橢圓形,無色,壁光滑。分生孢子梗為菌絲的短側枝,其上對生或互生分枝,分枝上又可繼續分枝,形成二級、三級分枝,終而形成似鬆柏式的分枝輪廓,分枝角度為銳角或幾乎直角,束生、對生、互生或單生瓶狀小梗。分枝的末端即為小梗,但有的菌株主梗的末端為一鞭狀而彎曲不孕菌絲。分生孢子由小梗相繼生出而靠黏液把它們聚成球形或近球形的孢子頭,有時幾個孢子頭彙成一個大的孢子頭。分生孢子近球形或橢圓形、圓筒形、倒卵形等,壁光滑或粗糙,透明或亮黃綠色。木黴產生木黴素,屬於單端孢黴烯族化合物。

三、頭孢黴屬

在合成培養及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上各種的菌落類型不一致,有些菌種缺乏氣生菌絲,濕潤或呈細菌狀菌落,有些菌種氣生菌比發達,呈茸毛狀或絮狀菌落,或有明顯的繩狀菌絲索或孢梗束。菌落的色澤可由粉紅至深紅,白色、灰色或黃色。營養菌絲有隔,分枝,無色或鮮色或者在少數情況下由於盛產厚垣孢子而呈暗色。菌絲常編結成繩狀或孢梗束。分生孢子梗很短,大多數從氣生菌絲上生出,基部稍膨大,呈瓶狀結構,互生、對生或輪生。分生孢子從瓶狀小梗頂端溢出後推至側旁,靠黏液將其粘成假頭狀,遇水即散開,成熟的孢子近圓形、卵形或圓柱形,單細胞或偶爾有一隔透明。有些種具有性階段可形成子囊殼。頭孢黴能引起芹菜、大豆和甘蔗等植物病害,它所產生的毒素屬於單端孢黴烯族化合物。

四、單端孢黴屬

本屬菌落薄,絮狀蔓延,分生孢子梗直立,有隔,不分枝。分生孢子2~4室,透明或淡粉紅色。分生孢子是以向基式連續形式產生的,孢子靠著生痕彼此連接成串,分生孢子梨形或倒卵形,兩胞室的孢子上胞室較大,下胞室基端明顯收縮變細,著生痕在基端或其一側。該類菌能產生單端孢黴素,屬於有毒性的單端孢黴烯族化合物。

五、葡萄狀穗黴屬

葡萄狀穗黴菌絲匍匐、蔓延,有隔,分枝,透明或稍有色,分生孢子梗從菌絲直立生出,最初透明然後煙褐色,規則地互生分枝或不規則分枝,每個分枝的末端生瓶狀小梗,透明或淺褐色,在分枝末端單生,兩個對生至數個輪生。分生孢子單個地生在瓶狀小梗的末端,橢圓形,近柱形或卵形,暗褐色,有刺狀突起。該菌產生黑葡萄狀穗黴毒素,屬於單端孢黴烯族化合物,能使牲畜特別是馬中毒,症狀是口腔、鼻腔黏膜潰爛,中性粒細胞減少,死亡。接觸有毒草料的人,出現皮膚炎、咽峽炎、出血性鼻炎。

六、交鏈孢黴屬

交鏈孢黴的不育菌絲匍匐,分隔。分生孢子梗單生或成簇,大多不分枝,較短,與營養菌絲幾乎無區別,分生孢子倒棒狀,頂端延長成喙狀,淡褐色,有壁磚狀分隔,暗褐色,成鏈生長,孢子的形態及大小極不規律。能產生七種細胞毒素。

七、節 菱 孢 屬

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上,菌落生長蔓延,5~6d直徑達到9cm,白色或略帶黃色絮狀,背麵(基質菌絲)微黃至深褐色。有的菌落中間呈褐色,背麵黑褐色,有的菌落帶粉紅色,有的菌絲較稀疏,並具有大量黑色孢子團。分生孢子梗從母細胞垂直於菌絲而生出,分生孢子頂生或側生。孢子褐色、光滑。雙凸鏡形,正麵直徑6.8~13.3μm,側麵厚度4.0~10.0μm,有的菌株具有臘腸形孢子,褐色、光滑、大小為(10.6~14.7)μm×(4.0~5.3)μm。

(楊怡豔何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