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9章 在突破中超越(1 / 1)

每個人都不應該在現實麵前固步自封,而應該不斷地突破自己,突破和超越的對象包括他人既定的模式和那個沉迷在一時榮耀中不思進取的心靈。

根據《聖經》記載,上帝照著自己的樣子用土造了一個男人,名叫亞當,看著他寂寞,又使用他的肋骨造了一個女人夏娃來陪伴他。本來他們沒有羞恥之感,沒有智慧之腦,整天在園裏遊玩,無憂無慮,但是在蛇的引誘之下,偷吃了智慧樹上的果子,於是便知道了羞恥,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園。

這便是所謂的“原罪”。但是我們不難看出,正是由於這原罪,人類才知道了羞恥,擁有了意識,從而超越了渾渾噩噩的原始狀態。

意識締造了人類,向上的意念締造了傑出人士。而這一論斷的前提便是:他們從不沉湎於既定的認知當中。

數千年來,人類便一直認為4分鍾跑完1英裏(約1609米)是件不可能的事。但在1954年,羅傑·班納斯特就打破了這個信念。在此之前,他曾在腦海裏多次模擬4分鍾跑完1英裏,長久下來便形成極為強烈的信念,因而對神經係統下了一道絕對命令:必須完成這項使命。他果然做到了大家認為不可能的事。誰也未想到,在班納斯特打破紀錄後的兩年裏,竟然有近400人進榜。

心理學家是這樣分析這種狀況產生的原因的:人作為社會的個體,都會有一種超越的意識,超越自己的對手,在競爭中取勝,是一種內心的意識,是對於自己不如別人的恐懼心理。同時,此種心理作用下的人,千方百計地想要使自己高出別人一籌,此時超越也是一種結果,是經過努力之後確實超過了他人。因此,從此種意義上來說,超越不僅是一種心理活動的過程,同時也是社會化的過程,超越心理往往是無意識的,在有意無意中超越力量和衝動會自然而然地爆發出來,但超越的行動及過程卻是有意識的,並且要將動機轉化為各種具體的行動。

從這幾個層次中,我們不難看出,超越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從隱到顯,從內到外,從弱到強,從虛到實的過程。

西方的哲學家就這一問題,總結傑出人士能夠博大而又處於巔峰的原因,創作了這樣一個經典故事流傳於世——據說,這個故事曾啟迪眾多優秀的人們擊敗固步自封,不斷超越自我。

一位哲學家帶著他的一群學生去漫遊世界,10年間,他們遊曆了所有的國家,拜訪了所有有學問的人,現在他們回來了,個個都滿腹經綸。

在進城之前,哲學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來,說:“10年遊曆,你們都已是飽學之士。現在學業就要結束了,我們上最後一課吧!”

弟子們圍著哲學家坐下來,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坐在什麼地方?”弟子們答,現在我們坐在曠野裏。哲學家又問:“曠野裏長著什麼?”弟子們說:“曠野裏長滿雜草。”哲學家說:“對,曠野裏長滿雜草,現在我想知道你們是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們非常驚愕,他們都沒有想到,一直在探討人生奧妙的哲學家,最後一課問的竟是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一個弟子首先開口,說:“老師,隻要有鏟子就夠了。”哲學家點點頭。另一個弟子接著說:“用火燒也是很好的一種辦法。”哲學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位弟子說:“撒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接著講的是第四個弟子,他說:“斬草要除根,隻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

等弟子們都講完了,哲學家站了起來,說:“課就上到這裏了,你們回去後,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雜草。一年後,我們再來相聚。”一年後,他們都來了。不過原來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雜草叢生,它變成了一片長滿穀子的莊稼地。弟子們坐下,等待哲學家的到來,可是哲學家始終沒有來。

幾十年後,哲學家去世,弟子們在整理他的言論時,私自在最後補了一章:要想除掉曠野裏的雜草,方法隻有一種,就是在上麵種上莊稼。同樣,要想完善自己,唯一的辦法就是用一個更高層次的自己覆蓋現今的自己。

而這,正是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