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讀書人,書讀得多了,有些迂腐,因為他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喜歡引經據典,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不違古訓”。
有一天,他家裏失火了,他的嫂子氣喘籲籲地對他說:“速喊你哥哥救火,他在隔壁二叔家下棋。”
讀書人出了大門,自言自語道“嫂嫂叫我速速,聖賢書上不是說過,‘欲速則不達’!我焉能速之!”於是,他慢慢吞吞地走到了二叔家,一見哥哥正在興高采烈地下棋,便默默地立在哥哥身旁觀棋。等到一局下完了,他才說道:“哥哥,家中失火了,嫂手叫你回去速救!”
他哥哥一聽,氣得渾身直抖,罵道:“你在這裏立了半天,幹嗎不早說?”他指著棋盤上的字說:“兄不見此棋盤上寫著‘觀棋不語真君子’嗎?”
他哥哥見他還在假斯文,臉色鐵青舉起拳頭要打他,但又縮了回來。他見哥哥縮回拳頭,反而把臉湊了過去,說道:“哥哥,你打吧!棋盤上不是明明寫著‘出手無悔大丈夫’,你怎麼又把手縮回去了呢?”
看這個書呆子弟弟,哥哥簡直哭笑不得,實在不知道該怎樣和他解釋這其中的道理。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在,隻知道教條搬用書本知識的人,永遠也不會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知識不代表智慧,因為知識是死的,隻有把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人,才能真正地發揮出他的聰明才智。
一個隻知道啃書本卻不懂得實際操作的學生,和一個雖然沒有機會上大學卻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熟知人情世故的文盲相對壘,前者顯然是要打敗仗的。
一個初出茅廬的書生常常會不知道自己的真實分量,他往往生活在一個理想的王國裏。但我們所生活的這個真實世界,往往並不在意他擁有多少高深的理論和淵博的學識。時代的弄潮兒並不是那些滿腹經綸卻不通世故的人,而是那些能適應現實的人。
所以說,知識不等於智慧,掌握了一點書本知識就自以為是、沾沾自喜的人不知道天高地厚,這樣的人永遠也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隻有經過現實社會的磨礪,從社會經曆中獲取技巧和智慧,才是初出茅廬的人的最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