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無奈,人家陳武陳子烈也是挺無奈的一位。
年輕時儀表堂堂,跟隨孫策征戰江東,靠著戰功成為了別部司馬,其後孫策亡故,他感念舊恩這才在孫紹手下任職,數年來也是兢兢業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可是這孫安把孫紹勢力合並了之後,不斷打壓舊臣,明升暗降地將自己剝離出原本呆的好好的廬陵,又將當地的各種關卡以稅收改革的理由,不由分說的拆掉了,而且還不準各大家族保留私兵部曲,十月前必須如數上繳,還得造冊核實,這尼瑪還讓不讓剛剛把私兵事業弄得蒸蒸日上的人活下去了?
不管是私設關卡對那些低賤的商人百姓收取過關費用,還是以招募農人的名義招攬私兵形成本家獨有的部曲,這都是江東多少年的潛規則,說廢除就廢除,而且還弄得這麼急,不是在逼人造反又是什麼?
他娘的,不要當官的尤其是我這種功勳卓著的舊臣撈錢了,這讓我怎麼替你賣命?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不遠的北方不就是你們孫家一脈相承的繼承者麼?老子隻是要棄暗投明,反正也不算是背叛先主!一筆寫不出兩個“孫”字來,而且人家孫權才打退了曹軍,怎麼看都是相當有發展潛力的明主,抱上這個大腿的話,日子應該會好過的多!
其實呢,某人隻是害怕自己的兄長在新都貪汙受賄的事情暴露,順便呢自己也不想上交自己的部曲,所以才趁尚香姐出征未歸派出使者與孫權暗通曲款,兩人眉來眼去的其實也有好一陣子了,隻是由於孫權一直拿不定主意才拖到現在。
而身處丹陽郡建業城的孫權是這樣想的,雖是停戰狀態,但背後的小動作什麼的,怎麼著也得給對方搞搞不是?而且尚香姐的為人是怎麼樣的孫權還不清楚麼,對道義的極度偏執會讓她相當不爽,而且說不定還會親自出馬平定叛亂。而且這時候要做點其他文章也是可以的。
隻用動動嘴就能給對手添亂的事情,實在是能做、太能做了!隻是身邊的人一直在說時機未到還要再等等,要不然陳武的叛亂隻會更早而已。
直到九月來臨之時,孫權接到了周瑜的來信,聽說了尚香姐手下有人存有反心的他,決定好好地利用一番,在信中催促孫權盡快動手,他的理由是,時值豐收農忙之季節,正是能夠最大限度擾亂對手的時機。
孫權很高興,也很興奮,因為他也是這麼想的。可得給背叛自己的妹妹一個好好的教訓,讓他知道知道女人呆在家裏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是應盡之責,一個女人還說出什麼還天下一個井然的秩序,那是異想天開!
一封書信,一位口舌如簧之士,就這兩樣東西孫權就將陳武的心手到擒來。
而親自穿越了大半個新都跑到陳武駐地的張紘卻沒有絲毫成就感,原本準備了一大篇草稿的他,竟然一個字也沒有用上。這就好比沒有搓揉就換來了呻吟,沒有實踐就獲得了真理,沒有買賣就出現了傷害,自己隻是把信往他手上一遞,還沒來得及清好嗓子,陳武就欣喜若狂的想與自己一道雙雙把家還了。
你好歹看看信的內容吧?當時張紘的內心已經不能用無語來形容了,那是相當無語。因為考慮到這貨手裏兵力不少,如果還加上私兵的話也能湊出近五千人,所以想要讓他做好牽製任務的張紘算是準備充足,誰知道他卻二話不說一拍胸脯答應了下來。
不過對方還要矯情一下,學習關羽好榜樣,跟自己來個約三事:第一,這不是投降也不是背叛,而是人各有誌棄暗投明的選擇;第二,得按照高於偏將軍的待遇及俸祿來接納自己;第三,一旦有了合適的地方,得有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