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事出反常必有妖!這事兒得好好查查。馬皇後暗地裏派人這一調查,就連她這個母儀天下的皇後也嚇了一大跳。李德發不僅在金陵城裏有豪宅大院,而且在老家揚州瘦西湖邊還建有華廈成片,置辦田產萬頃,家裏騾馬成群,仆役如雲,上上下下穿金戴銀,鍾鳴鼎食,乃是揚州第一豪強,富可敵國。

馬皇後覺得此事非同小可,就向朱元璋如實彙報。朱元璋一聽,心裏一下子忐忑不安起來。這李德發無職無權,既不能賣官鬻爵,又不事桑麻市賈,怎麼會積攢下這麼大的家業?莫非這廝被亂黨重金收買了,成了埋在我身邊的眼線,真有謀反弑君的狼子野心?他當即就一道口諭,又將李德發五花大綁地擒到了宗人府,由他與馬皇後親自坐堂審理。

這李德發也算是條漢子,麵對宗人府的酷刑百般拷問,依然是盡表忠誠、百般抵賴,直至馬皇後命人出具他百萬家財的鐵證,他才啞口無言,惶惶如喪家之犬,連聲求饒說:“聖上饒命,奴才該死,這都是朋友誤我,如今悔之晚矣!”

李德發說,幾年前的一天,他的一名十幾年未曾謀麵的老友,帶著重禮找上門來。這朋友是個遊方郎中,是他早年挑著剃頭挑子行走江湖時的患難之交,曾經給他治過病,對他有救命之恩。這遊方郎中請求他幫忙弄點皇上的發須、指甲或者瘡疥。

朱元障一聽,禁不住好奇地問:“你這個朋友要朕身上這些齷齪之物有什麼用?”

李德發有點詫異地看著他說:“聖上難道真的不知道啊?這些可都是寶貝!不知聖上可曾聽過民間有‘十味靈丹妙藥’的傳說?”

朱元璋追問道:“什麼亂七八糟的十味靈丹妙藥,你還不給我如實招來!”

李德發說:“聖上當年行走江湖時,一定聽說過這樣的民謠:月熊膽,仙鹿蹄,九天麒麟腹下皮。神龜血,朱雀翼,白虎的眼淚最稀奇……龍骨、龍鱗本三味,四海龍王項下須。這十味藥隻需得到其中的一味做藥引子,世間不管是什麼疑難雜症都能藥到病除、起死回生。聖上貴為天子,乃是天上真龍下凡,你的須發、指甲還有你頭上揭下的瘡疥,不就是龍須、龍骨、龍鱗嗎?”

朱元璋一聽,頓時傻眼了。馬皇後在一邊皺著眉頭,打斷李德發的話說:“休得在這裏胡言亂語,這村言俚語也能當真?你還是給我老老實實地交待,你這百萬家財是如何得來的?”

李德發一咬牙,索性說了開來:“我礙於生死至交的情麵,就趁著給聖上剃頭的機會,偷偷地給他弄了一些出來,沒想到一交到他的手,他當即就要付給我白花花的銀子一千兩。我當時說什麼也不敢收,可就是他一番話,讓我心動了。”

“他說了一番什麼話?”

李德發說:“他當時對我說:‘李德發呀李德發,你也不想一想,這麼些年,你跟隨聖上南征北戰,雖然沒有戰功,卻也有苦勞啊,你得到什麼?你官不過七品虛銜,俸才三石鬥米,勉強糊口度日。可聖上的那些親族,雖然寸功未建,卻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享不盡榮華富貴。而那幫與他出生入死的兄弟,貶的貶、殺的殺,幾人能得善終?你就不覺得心寒嗎?再說,自打大明朝開國以來,百廢待興,聖上不惜橫征暴斂,老百姓苦不堪言,想必你老家的親人也是度日如年。你已過花甲之年,還能幹幾年?你就不為你的養老和後世子孫想一想,怎麼能坐擁寶山而錯失發財的良機呢?’”

說到這裏,李德發看著朱元璋睚眥盡裂的樣子,終究還是把心一橫,繼續道:“聖上,奴才一時糊塗,就答應了他,由奴才悄悄屯貸,由他暗暗高價代賣,這麼多年,雖然錢財是滾滾而來,但我也知道有多少兒女百姓病急亂投醫,鬧得變賣家產,流離失所,我也想收手不幹,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經晚了。聖上,奴才深知罪不可恕,但求聖上念在多年跟隨服侍的分上,不要株連我的家人,賞我一個全屍吧!”

朱元璋本是一個睚眥必報的主兒,怎會這麼便宜他,當即冷笑著說:“李德發,你想得倒美!你這些年賣我的指甲、須發不隻千金萬銀吧?”說著,他一聲暴喝:“來人啦!將李德發推出午門,千刀萬剮淩遲處死!速派禦林軍快馬加鞭,奔赴揚州抄盡他的家產,滅他的九族!”可憐李德發因一時利欲熏心,富貴沒享幾年,倒落得一個滿門抄斬的下場!

回到宮內,朱元璋臉上還兀自陰晴不定,心裏又好氣又好笑,禁不住罵起粗口:“他媽的這個李德發,倒真的把朕當成了一個取之不盡的藥材,真是死有餘辜!”

馬皇後侍立在一邊,定定地看著他,欲言又止。朱元璋有些詫異地看著她說:“皇後有什麼話要說?難道你還想為他求情不成?”

馬皇後一下子跪倒在地,說:“臣妾不敢,這李德發罪該萬死,可他說的話沒錯,皇上,你本來就是一味藥呀!”

“此話怎講?”

“皇上聖明!你也不想一想,你的一須一發既能治病救人,又能讓人傾家蕩產。你的一句話既能讓你朱姓族人雞犬升天,又能讓一幫舊臣萬劫不複。你發布的政令既能輕徭薄賦,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又可能猛於虎,讓老百姓不堪重負。你這味藥啊,用好了是一服濟世良藥,用不好就是一副陷百姓於水火的虎狼之藥!請聖上三思!”

朱元璋聽了,一下子陷入了沉思,過了好一會兒,才喃喃自語地說:“皇後說得不錯,唉!這天下初定,我原本想治亂世必下重藥,可是藥就有三分毒,看來,我這味藥如何下,還得好好地掂量掂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