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亨遊戲

特別報道

作者:段超

文體明星轉戰商界的成功案例不勝枚舉,就像姚明的前輩,“魔術師”約翰遜,從買地開始,然後興建電影院、商業中心、引進星巴克,如今,靠著經營連鎖影院、代理星巴克,約翰遜賺的錢遠遠超過了職業生涯裏的。國內如李寧,作為老一輩中國體壇標誌性人物,2010年胡潤百富榜中國內地富豪排名第64位。再向前追溯,1933年,法國網球運動員拉考斯退役後正式步入商界,創辦了“鱷魚”品牌,也開創了在服裝上刺繡商標的先河。1953年,當時世界400米跑紀錄保持者米西昂尼同妻子在意大利創立了MISSONI服裝品牌。1962年美國長跑高手比爾·鮑爾曼與校友共同創立“藍緞帶”公司,1972年正式更名為“耐克”。太多的體育明星退役後開創了自己的產業和品牌,或許將來“姚明”也會成為一個知名品牌。

姚明是否能夠複製這些呢?在姚明還在NBA效力的時候,姚明一直都是廣告商的寵兒,無論是快餐、飲料、電信運營商、電子產品還是金融企業,姚明的代言都有所涉及,據統計,僅幾家家喻戶曉的品牌,總廣告合同的金額就達到了1.5億美金。不過,隨著姚明的退役,廣告代言的金額有所下降,雖然從宣布退役之後,姚明的影響力仍舊擁有很高的影響力,央視專門劃出5個小時的寶貴時段來直播他的退役節目,新浪微博上,有關“姚明退役”的話題也毫不費力地登上了熱門話題榜的首位,尋求合作的商家未減反增,但是與巔峰時期相比,靠代言所聚斂的財富還有很大的縮水。

這是一個正常規律,一般體育明星退役2至3年,其影響力和關注度會直線下降。姚明同樣不例外,“姚之隊”發言人張弛就曾在做過相關統計之後表示:“姚明在退之後,關注點各方麵都有所下降,但是相對同樣退役的運動員來說,還是要高出許多。”所以對於姚明及其團隊來說,維持影響力並在短時間內利用其開脫更新的事業才是當務之急。如何保證品牌價值不縮水,並且尋找到新的形象增長點?這個問題可能姚明及其團隊在姚明剛剛踏入NBA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考慮了。

多數體育明星的賽場外業務是這樣的,雇傭一個經紀人,爭取代言合同。運動員在約定的時間出麵,收取紙片,並同意參與很多的“服務日”,在各類公關和營銷活動中現身吸金。姚明的經紀團隊同樣是這樣的形式,不過幸運的是,他的這支“姚之隊”絕非泛泛之輩。這群佼佼者向來都以心思縝密而著稱。有一個故事,在協助姚明簽約休斯敦火箭隊之後,“姚之隊”牽頭芝加哥商學院新產品戰略管理實驗室,為姚明量身定製了市場調研報告。在這份500頁的“機密”報告書中,姚明在登陸NBA之初就被定義為“一個球技精湛、朝氣蓬勃並且有社會責任心的中國新青年”。姚明的商業之旅也正是從這裏開始的。

“姚明一直都是一個未雨先綢繆的人。”曾追蹤報道姚明多年的體育記者易小荷這樣評價說。姚明和他的團隊喜歡將投資分作兩類,一類是純粹的商業投資,另一類則完全是源於興趣。姚明自己則更傾向於第二類,“肯定要轉換到第一個。因為你沒辦法持續關注興趣,興趣是一個人自酒足飯飽之後才有的東西。”姚明說。

姚明的商業啟蒙起源於2005年,剛剛加入NBA的第三年。初涉商海的姚明在休斯敦繁華的韋斯特漢姆街上經營了一家“姚餐廳”,除了招牌菜北京烤鴨,這裏還打起了親情牌,一道“姚媽媽餛飩湯”是這裏被點得最多的。開業的第一天,隻是雞絲炒麵就賣出了數百份,這家餐廳甚至還吸引了美國前總統布什的光顧。

當然,這家餐廳姚明所投入的資本隻是一個冠名,並沒有花一分錢。第二年,姚明真正的做了一次投資人,他與另外兩位合夥人共投資2000萬人民幣,成立了中國最大的付費音樂下載網站“巨鯨音樂網”。這次投資也證明了姚明是個傾向於興趣的投資者,隻是因為他喜歡音樂,願意支持正版。巨鯨網的CEO陳戈說,達成協議之前,他根本就沒有直接接觸過姚明,兩個人連電話都沒有通過。談判的主角是章明基,而且,所謂談判隻花了一頓飯的時間就成行了。

不過這次最初的商業嚐試並不圓滿,陳戈曾成功說服四大唱片公司、數百家獨立唱片公司授權巨鯨免費正版音樂下載和試聽,並且成功遊說穀歌入主巨鯨並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但是卻沒能說服消費者在線購買正版音樂,巨鯨還是擱淺了。這家虧損嚴重的公司至今上市未果,在困頓中,姚明也曾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巨鯨的支持。2011年姚明參觀了巨鯨音樂網的辦公室,與管理層暢談策略,甚至還主動和公司員工一一合影。在“中國達人秀”的錄製現場他也不忘為巨鯨打廣告。但是這頭擱淺的“巨鯨”還是無法讓姚明的數百萬投資無法上市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