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攝記
文/鄭良發
最滿意的風光照:陽光下的白恩利安島浮冰
南極的12月是沒有黑夜的,太陽要在半夜11點後才會下山,而最多不超過兩個小時,太陽又會再次升起。盡管由於沒有黑夜,不能拍到南極光,但隻要你的精力允許,就能因此擁有更多的拍攝時間。
事實上,我們的郵輪這時候已經過了南設得蘭群島,正在途經風平浪靜的利馬水道。也就是從這裏開始,郵輪兩側接二連三地出現了大量的冰川、冰山和大塊浮冰,它們倒映著藍天白雲,非常壯美。有時候,郵輪距離大塊浮冰甚至隻有十來米的距離,隻需借助長焦鏡頭,就能清晰地觀察到浮冰表麵因翻轉、融化、風力侵襲所形成的美麗線條。尤其在陰天,這些大塊的浮冰,還會呈現出一種迷人的幽藍色,叫人驚歎不已。
作為此次中國南極攝影團的領隊,除了負責翻譯,我還得安排所有的行程計劃,因此,每天晚上都會工作到淩晨——正好可以拍攝太陽落山時的極地風光。大多數情況下,金色的晚霞照耀著綿綿的冰山,仿佛要將千年的冰雪融化。我耐心地等著,很久的寂靜之後,終於有一道火紅色的彩霞突然劃破長空,霎時間,遠處一座蔚藍色的冰山與血紅色的雲彩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冷暖交替的情景……
不過,這裏畢竟是南極,傍晚時寒風刺骨,溫度也跌到了零下十幾度,所以拍不了多久就不得不收工。為了給相機保暖,在拍攝的過程中,我必須時不時地將機器放入懷中捂上一會兒。拍攝結束之後,由於一冷一暖的溫差太大,容易使機器出現霧水,所以很多人幹脆將相機放在船艙門口,歇一會兒後才敢拿進房間裏。
由於氣候等因素千變萬化,因此事先並不能確定登陸地點,必須根據船長每天的觀察,以及探險隊員預先用衝鋒艇在海麵的巡視情況而定。這一天,當我們還陶醉在美夢中時,廣播裏響起了準備登陸的通知。我們終於迎來了南極第一站:白恩利安島。
在探險隊員的帶領下,我們乘坐著衝鋒橡皮艇在附近水域遊覽。恍惚中,大家仿佛是來到了另一個星球:這裏的冰山如同海上叢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有的像一張大桌子,有的像一朵大蘑菇,還有的像一尊女神雕塑……逆光下,每一塊浮冰都金光燦爛,麵對如此的美景,我趕緊換上了長鏡頭,並把光圍收小到F22,把感光速度調到1600度——從而拍下了我此行最滿意的一張照片:如點點星光般的白恩利安島浮冰。
那一天,我們在冰川中穿行了很久,最大的感受是,在南極拍攝風光首先要注意測光準確。因為在陽光普照的情況下,雪地反光會使光比變大,這時如果要表現雪的層次,偏振鏡就是不可缺少的了。此外,如果想拍出來的片子色彩濃鬱,曝光時也可以采用欠三分之一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