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紅色基因”融入企業血脈(1 / 2)

讓“紅色基因”融入企業血脈

基層黨建

作者:湯豔新 蔣劍虹

大連市中山區委結合轄區大廈企業集聚的實際,積極探索“大廈黨建”工作模式,以形式多樣的黨建工作和“智慧服務”,促進非公有製企業黨建工作可持續發展。

哪裏有大廈哪裏就有黨

從2003年起,中山區委以大廈企業為突破口,通過“派駐式組建”“獨立式組建”“聯合式組建”“依托式組建”等形式,強力推進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工作,延伸大廈黨建觸角。截至目前,中山區120座規模大廈75%實現了黨組織覆蓋,90座大廈中建立了791個黨組織,初步構建了以人民路為軸心、以青泥窪橋和海軍廣場為兩翼的大廈黨組織聚集群。

大廈企業比較集中的人民路街道黨工委,專門成立了新經濟組織黨委,由街道兩名黨務工作人員專門負責黨委的日常事務。青泥窪橋街道黨工委和海軍廣場街道黨工委還專門成立了以黨工委書記為組長、分管書記為副組長的“大廈黨建”工作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和指導“大廈黨建”工作。虹源大廈內駐131家企業,僅有5家企業黨組織關係隸屬人民路街道,近三分之一的企業成立黨組織的條件尚不成熟,有35家企業的上級黨委在別處。虹源大廈黨組織服務站成立後,以建立黨建聯席會的方式,對大廈企業黨員采取“遠的拉近管、小的放大管、散的集中管”的管家式服務,開創了城市“大廈黨建”工作的新模式。

“我知道,我管理,我服務。”吳楠是青泥窪橋街道黨工委下派到曼哈頓、喜臨門、普照假日、九州等大廈的黨建指導員,她走遍了自己負責的128家大廈企業。短短3年間,吳楠先後幫助俊銘服裝、亞泰科技新材料、曼陀花假日旅行社等31家公司組建了黨組織。

隨著“大廈黨建”工程的有序推進,黨組織是值得信賴和依靠的重要力量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僑樂物業是一家港資企業,企業原先對建立黨組織重視不夠。隨著“大廈黨建”工作的推進,公司總經理劉禮陽在大廈黨組織和黨員模範行動的感召下,遞交了入黨申請書。2012年1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企業也按派駐式成立了黨支部。黨支部通過開展活動和貼心服務贏得了員工的信任和支持,3名青年員工也很快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公司服務品質得到客戶的高度認同,與黨員骨幹的模範引領是分不開的。”大連正和樓宇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黨支部書記胡其驊認為,是“大廈黨建”激發了員工“奉獻正和”的活力。

“大廈黨建”就是一個磁源,吸引著樓內上千名企業員工,90個磁源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磁場,將高端產業集聚在大連中央商務區。中山區“大廈黨建”釋放的紅色因子,蓬勃在大廈經濟的血脈中,為企業發展邁上新台階保駕護航。

“智慧服務”溫暖高端產業

當“體驗微時代,享受雲生活”走進大廈企業員工日常工作時,中山區“大廈黨建”適時推出了“智慧服務”新主張。他們憑借“無線中山”平台,以高端服務服務於高端服務業理念,創新探索“大廈黨建”智慧服務項目,創造性建設非公有製企業黨建“智慧大廈”,為大廈經濟發展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

據介紹,中山區8000多家大廈入駐企業中,高端服務產業占80%。其中,具有總部性質的企業230家,排名全球500強的有46家。9萬餘名從業人員中,90%為青年白領。他們學曆高,能力強,思維活躍,追求時尚,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活躍、最先進的生產力要素。

如何使這個群體激情澎湃,成為擺在中山區委麵前的重要課題。中山區圍繞建設城市功能國際化示範區和建設高端服務業核心集聚區發展戰略,以每個大廈為單位,開設“網上黨支部”“網絡黨員論壇”,建立“大廈黨建QQ群”,形成了“一點牽動、多點聯動”黨建網絡發展態勢。

“明天中午12時30分,在網上集中學習中央關於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精神,請黨員準時參加。”這是大連華廈外企黨委在公司“I’m Office”群裏發出的通知。大連華廈外企黨委所管理的黨員分散在2000多家企業裏,這些黨員工作壓力大,不能占用工作時間開展黨員活動,於是,午休時間開展網上黨建工作成為常態。他們還針對外企工作時間緊、雇員工作崗位分散、使用現代化通訊工具多等特點,在網站上建立起“黨員天地”板塊,定期把黨委要求黨員學習的相關政策發布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