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陶氏化學的財務故事(1 / 2)

陶氏化學的財務故事

品牌的財務故事(30)

作者:郝秋紅 談多嬌 王曉敏

一、陶氏化學的品牌故事

陶氏化學是一家以科技為主的跨國性公司,位居世界化學工業界前列,在2013年美國500強中排名第52位。陶氏公司一直是世界上權威性的高科技公司之一,公司運用“科學、技術以及人元素”的力量堅持不斷改進。陶氏化學公司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貫徹於化學和創新,為全球160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提供種類繁多的產品及服務,為消費市場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涉及純水、食品、藥品、油漆、包裝、個人護理產品、建築、家居和汽車等眾多領域。

1897年赫伯特·亨利·陶(Herbert Henry Dow)在美國密歇根州的米蘭德市創建陶氏化學公司。公司最初的業務是從鹽水中提取氯氣,以及製造漂白粉、農用殺蟲劑、氯化鈣、金屬鎂和乙酰基水楊酸等。此後,公司不斷推出二溴化乙烯、苯乙烯、溴、基纖維樹脂以及聚苯乙烯樹脂等眾多新產品。公司發展過程中還成功地擺脫了杜邦公司的兼並企圖。此後,陶氏化學一直以產品為導向,憑借強大的技術實力研發出各種化工原材料出售給客戶,再由客戶將這些材料應用到日常我們所看到的各種終端產品。目前,作為業界領先的化工企業,陶氏化學重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將可持續發展戰略融入企業文化,公司視科學技術知識為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核心。

有著近120年曆史的全球化工業領先企業——陶氏化學公司一直為推動公司的整體變革而努力。公司總能在遇到不可預測的挫折時憑借“韌的戰鬥”逾越障礙,堅持執行清晰的戰略目標。本文以2010—2013年四年期的年報資料來分析“世界500強+百年老店”陶氏化學由“沉重的肉身”返老還童的關鍵因素。

二、陶氏化學的財務分析

(一)業務優化

從資產負債表上看,2010—2013年陶氏化學賬麵資產均為700億美元左右,公司規模穩定不變。不僅總資產規模固定,而且資產結構也變化不大,固定資產淨值占公司總資產的比例一直在25%上下。當然這並不代表陶氏化學發展止步不前。其實,這樣的資產規模和資產結構是精心設計和安排之後的一個戰略性財務決策。陶氏化學公司的戰略是收縮業務範圍,將重點集中在具有吸引力的增長性市場。因此資產規模的穩定是兩個相反方向變化的結果。一方麵,公司通過並購取得優質資源。如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陶氏化學收購了費城的特殊化學品公司——羅門哈斯公司。這個並購方案耗資188億美元,幾乎占到陶氏當年銷售額的三分之一,是當年全球化工行業額度最高的一次交易。這場業內矚目的並購整合也見證了全球塗料行業新航母——陶氏塗料材料業務部的誕生和蓬勃發展。該收購消息引起了世界上最有權勢的投資者巴菲特的關注,並通過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控股公司向陶氏注資30億美元,以9.5%的股份成了陶氏的最大股東。另一方麵,公司優先考慮增長計劃,積極管理業務組合,有選擇地剝離非核心資產。2008年12月陶氏出售了名下一組氯相關的資產,退出長達百年、公司曆史最悠久的氯相關業務。此外,公司還計劃在2015年年底前的十年內逐漸剝離總量約為150億美元的資產,其中2015年前要出售資產籌集45億到60億美元資金,以應對對衝基金巨頭丹尼爾·勒布對其分拆有利可圖但增長緩慢的石化業務、專注於特種材料業務的要求。

不斷創新是陶氏化學公司的DNA,公司專注於“綠色”利潤。從利潤表上看,陶氏化學2010—2013年的收入分別為537、600、568和571億美元,其中2011年成績卓著,全球營業收入達到創紀錄的600億美元。同期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為23、28、11和48億美元。在相似的資產規模和營收總額的情況下,淨利潤水平卻能大幅提升,可見公司調整戰略後對業績的影響。未來公司還將通過資本項目和成本節約等方麵的工作,走低成本高科技之路,實現公司利潤再上新台階。

2010—2013年陶氏化學的四份年報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70、54、43和59億美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逐年提高,樣本期間分別為41、39、41和78億美元,其中2013年經營現金流達到創紀錄的78億美元。公司通過收購和剝離等業務組合實現巨額收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巨額的現金流,並在此基礎上提高股東回報,加大對高回報的內生增長項目的投資,進一步完善公司的資本結構。

(二)完善杠杆

2010—2013年陶氏化學的流動比率分別為1.7、1.7、2.1和2.1,速動比率分別為1.2、1.2、1.3和1.4,兩個指標水平都呈小幅度上升的原因是陶氏化學公司為了控製財務風險而努力降低流動負債金額和比重。在陶氏化學推行“去杠杆化”行動下,不僅流動負債下降,長期負債也快速下降。樣本期間內其負債總額降低了50億美元,所以同期其資產負債率從68%降至61%。公司通過剝離非戰略性資產減少負債,盤活資產和資源,增加財務靈活性,管理產品組合,同時堅持業務優先原則,支持高利潤業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