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節砍牛祭盤王
——唐玉文
富川瑤族民風淳樸,曆史悠久,他們信奉盤王(即盤瓠),在每年農曆十月十六還盤王願時,除了跳蘆笙長鼓舞、唱大戲、放花炮之外,砍牛祭盤王,也是其中主要的內容之一。盤王節賓客雲集不僅可以加強民族團結,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而且還可以進行民族文化交流,經濟貿易和旅遊觀光。統觀富川瑤族砍牛祭盤王的習俗,從形式、內容到它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對富川瑤族的發展與繁榮都有著不可忽視的聯係及意義。
富川瑤族砍牛祭盤王,有著其特定的內容和程式。過去,富川不少廟會皆盛行砍牛祭祖,叫“還牛願”。其中廟會活動比較著名的有新華的盤王廟和龍興廟,福利井頭的八八廟,富陽鞏塘的中師殿等。這種祭祀儀式一般每三年一次,砍牛大都在農曆八月初八、十月十六等秋後佳節、廟會之日舉行。具有祭祖還願、求神賜福、恭賀佳節及祝願本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之意。其中最具特色而又規模盛大的,要數瑤族盤王節,即農曆十月十六日的砍牛還願祭盤王的盛典了。
關於盤王節瑤族砍牛的祭祀活動,明鄺露的《赤雅》、《富川瑤族自治縣誌》附錄篇及筆者之《中國瑤族砍牛祭習俗初探》等文、著皆有記載。盤瑤砍牛祭盤王,有著悠久的曆史,是民族習俗與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結晶。在盤王節到來之前的一個月,村寨家族各頭人便在盤王廟中以抽簽和抓鬮的形式選出廟會理事、磨刀人、砍牛手和應砍的牛。在瑤族居住地區,村民都以把自養的水牯牛奉祭給盤王為榮。一般由廟會理事和主祭師公選定長得膘悍肥大而又威武雄壯的水牯牛,作價買回來由廟會理事飼養。砍牛的刀手大都由村寨家族中勇猛強悍且有威望德才的青壯年漢子擔任。選定的牛,砍前七天不準役用,要精心喂養不能使其落膘。選定的砍牛手,得戒齋三日,娶有妻室者九日不得同房,說定下那樣的規矩是對始祖盤王的虔誠和崇敬,否則會褻瀆神靈和祖先,會惹來災禍的,
砍牛還願祭盤王至少三天,多則五到七天。一般說來,頭天即農曆十月十五日要抬紅(盤王)、白(如來佛)、黑(張天師)三尊神像到鄰村出遊,師公隊和蘆笙長鼓隊擁簇了神像伴歌伴舞,每到一個村寨,該村都要調龍舞獅迎神接福,村民也要擺祭品奉神,村坊學究還要在禮樂聲中叩拜盤王宣讀祭文。待抬神祭神將所有的村寨都遊過一遍之後,人們才將神像放回廟中,為明日的砍牛儀式作最後的準備。
第二天即十月十六日清早,由師公帶領蘆笙長鼓隊前往廟會理事的家中迎牛。人們先放十二響地銃,燒香放炮,進行晨禱,再在牛的兩角上貼金花彩虹並各掛一串鞭炮,牛的額上還要貼一張師公事先畫好的神符。牛一出欄就放炮,由幾位挑選出來的後生牽著,一路上眾人擁簇轟趕,一陣陣馬蹄哨聲和吆牛聲交織在一起,十分熱鬧。到達寺廟後,牛還要繞廟環遊一周方才將它牽入砍牛場中。砍牛場中事先已載好一根大木樁,並用竹篾編成圓圈套在木樁上,用一條短牛繩一頭係住牛鼻子,一頭連著木樁上的篾圈,讓牛可以圍著木樁自由轉動。主祭師的助手此時已在木樁旁擺好血盆、紙錢,四周圍滿了看熱鬧的群眾,隻等時辰一到便可以砍牛祭盤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