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以儆效尤(3 / 3)

衙役們將禮部早已備下的筆墨紙硯分別放置士子們身前桌上,好一番忙碌之後,禮部官員匆匆來到劉三吾麵前,稟報今日春闈第一場已然滿員。

老態龍鍾的主考官劉三吾聞言便即率領紀善,白信等人來到空曠之地中央肅立的孔子像前焚香禱告,誦道:“弟子劉三吾今日奉大明洪武皇帝陛下旨意主持科考,旨在以文取士,為江山社稷選取賢良忠貞之士,牧守一方,他日造福黎民百姓……”

一眾身處闈場中士子,不論是兩鬢染霜,年過四十的中年之人,或是年少弱冠的青年才俊,此時早已穿戴整齊,個個神態恭謹的遙遙對孔子塑像施禮,朗聲誦道:“舉頭三尺有神明,弟子某府某縣某某,決意在此和天下才俊以文章一決高下,絕不欺天瞞地,弄虛作假,致使祖宗蒙羞。”諸如此類雲雲。

眼見如此一幕,朱權心中卻是感慨萬千,回想自己昔日所處的時代,考試作弊在巨大利益誘使之下,形成了從頭至尾的產業鏈。很多人自小學,到中學,大學,從羞於作弊,到從惡入流,再到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某某知名專家教授被曝光曾經公然剽竊他人文章,心中沉重無比,難以言表。

朱權自個在那裏暗自腹誹,考場中無數已然正襟端坐的士子卻已然在主考官劉三吾的一聲令下後開始了考試。抓耳撓腮者有之,冥思苦想者有之,自然也不乏神態自若,筆走龍蛇,顯見得胸有成竹之輩,此等眾生百態倒也不一而足。

一個個手持長槍,肅立在考生麵前數尺之外的明軍士卒牢牢盯著自己監視的對象,手持戒尺的禮部官員在闈場中巡視來去。

李成元在陳誠的引領下一路觀看,饒有興致的問道:“學子們考的莫非是唐詩宋詞?”在他看來,東漢末年的曹植,唐時李白,杜甫,再到宋朝的蘇東坡不都是以詩詞留名青史的的大才子麼?這唐詩宋詞自然也就代表了中土文化的巔峰。

“非也,詩詞乃是風花雪月之才。文章縱然寫得花團錦簇,卻也未必長於政務。春闈科考,以科目分為三場,第一場考經義,也就是四書五經,第二場考實用文體寫作,第三場靠時務策論,其中尤以經義為重。”陳誠娓娓言道。

朱權也曾被朱元璋強迫著在國子監上課,自然知曉陳誠口中所說的所謂《四書》便是《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的經典。此四書是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言行錄,故合稱“四子書”。《五經》即《詩經》、《尚書》、《易經》、《禮記》、《春秋》。

李成元訝然問道:“經義為重?便是對四書五經的釋義?”

陳誠微微頷首言道:“北宋王安石變法,改革科舉製,提出以經義之學取士,但對文體並無特殊要求。”

李成元頗受儒家文化影響,不但極為仰慕唐宋文化,對於目下的大明科舉取士也是充滿了好奇,聞言忍不住問道:“文章卻是如何命題?”

陳誠沉聲答道:“限以四書五經之內容命題,經義以朱熹的《十三經集注》為準,文章稱為八股文。”

朱權對這個被後世人批駁得一無是處的八股文倒也是聞名已久,聽得陳誠提及,便也和李成元一般無二的目注陳誠,希望他能解說個明白。

“八股文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出題、中股、後股、束股、收結幾個部分,其中精華部分是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這四股不能任意隨寫,須用排比對偶句,共有八股,故稱八股文。“陳誠也是進士出身,雖則八股文不是他最為偏好擅長,但對八股文的文法格式還是熟稔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