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主少國疑(3 / 3)

朱元璋微微頷首,冷冷說道:“朝中一幹文官尚不知此事麼?”

蔣賢聞言忙即答道:“昔日微臣已然下過嚴令,錦衣衛屬下不過數人知曉,尚未流傳出去。”

“讓你手下錦衣衛將此事不露痕跡的散布出去,讓朝中一眾文官知曉。”朱元璋目光灼灼的注視著蔣賢言道。

蔣賢聞言心中不禁一喜,躬身領旨後猶豫片刻,還是奏道:“微臣估算時日隻怕燕王殿下不日便要到達京師。”

朱元璋聞言略一沉吟後沉聲道:“你即刻攜聖旨前往。”言罷吩咐禦書房外的薛京入內伺候筆墨,親手書寫旨意後交由蔣賢帶走。

朱元璋將手中毛筆緩緩放下,腦中想起午後朱權向自己辭行,希望返回大寧之事,轉頭對薛京言道:“你即刻到寧王府傳朕口諭,讓朱權暫居應天,不得回轉大寧。”他心中自然明白,今時今日,自己要對付的不是那些毫無反抗之力的文官,而是千軍萬馬中廝殺出來的大軍統帥,朱權也曾浴血征戰,且昔日裏聽聞錦衣衛密報,藍玉昔日因為忠於太子朱標和朱棣,朱權勢同水火,如此一來,朱權未始不能成為自己一大臂助。

眼見薛京領旨退出,寬大的武英殿中寂靜一片,獨坐書桌後的朱元璋忍不住喃喃自語道:“既然允炆已然成為我大明今日儲君,明日的皇帝,那朕就絕不能容忍有人危及他,朱棣不能,朱權不能,藍玉不能,任何人都萬萬不能。他們會背叛我的孫兒允炆麼?或許會,或許不會,但朕要的是絕不會。”

煙波浩渺,波濤滾滾的長江之上,兩艘官船乘風破浪朝對岸駛去。

燕王朱棣雖則快馬加鞭趕路而來,渾身疲憊,眼見寬闊的的江麵不禁心胸一暢,回想自己的父皇調遣錦衣衛秘密護送自己回轉應天,饒是他平日裏甚是沉穩,也不禁心緒波動。昔日大哥朱標健在之時,他並未敢起那取而代之的癡心妄想,不過今時今日父皇給了這般機會,自己也不由得欣喜如狂,忍不住暗自設想著自己若是成為儲君之後須得潛心讀書,一改往日朝臣中眼中赳赳武夫的樣兒。

官船漸漸靠近碼頭,依稀可見碼頭之上密密麻麻身穿飛魚服的錦衣衛靜靜矗立,為首之人氣度沉穩,赫然卻是錦衣衛指揮使蔣賢,朱棣心中不禁有些納悶,暗自思忖道:看這些護送本王回轉應天的錦衣衛小心翼翼,顯見得已然得了父皇密旨,此事不可張揚。今日蔣賢親身來迎,如何卻搞了如許陣仗?

待得離船登岸,漸行漸近,看到一側鄭重擺設的香案以及自蔣賢以下的一眾錦衣衛肅然而立,毫無覲見迎接自己這個親王的架勢,倒是一副宣旨的做派,朱棣心中不禁微微一驚,暗自湧起了一股不祥之意。

蔣賢眼見這個平日裏沉穩的燕王呆立不語,頗有些失態,心中不禁暗暗歎息,沉著臉對一側手捧黃綾卷軸的中年宦官使了個眼色。

麵色略顯蒼白的宦官此時負有宣旨之責,可絲毫不畏懼這個燕王殿下,朗聲說道:“吾皇旨意在此,燕王朱棣還不跪下接旨?”

朱棣心緒紊亂,此時聽得宦官之言,忙即省悟自己失態之處,慌忙跪倒在地,低聲說道:“兒臣朱棣恭領父皇旨意。”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懿文太子恭孝仁厚,無奈身染重病辭世。朕心沉痛欲絕,然念及江山社稷所在,儲君之位須定。皇孫朱允炆身為懿文太子嫡子,溫良聰慧,乃明君之相。朕特此昭告天下,立皇孫朱允炆為我大明儲君,望一眾文武百官他日盡心輔佐之。”說到這裏,負責傳旨的宦官略微一頓,瞟了瞟麵色變幻的燕王朱棣,緩緩接道:“燕王朱棣,就藩北平,戍守北方諸省,乃社稷藩屏,國之幹臣,著即刻回轉北平操練兵馬,防範北虜,以慰朕心,不可稍有懈怠,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