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逃之夭夭(3 / 3)

“盛庸若得知我等未曾強攻徐州,隻怕你我意圖已然暴露無遺,明日有進無退,唯有拚死一戰。”朱權抖了抖身後的絲綢披風,沉聲說道。

朱棣深知目下時不與我,盛庸看穿自己直搗應天的用意後必然瘋狂追擊而至,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然不多,與其腹背受敵,不如奮力向前,方有一線勝機,打定主意後當即策馬回營,傳下帥令,明日一早眾將率領大軍出營交戰。

眾將麵麵相覷中一人站起身來,抱拳躬身稟道:“前有堵截,後有追兵,末將以為我等當回軍北返為上。”正是朱棣手下大將邱福。

眾將聞言下紛紛站起身來附和。原來此時燕軍麵臨的形勢太過險惡,眾將雖是慣經戰陣之輩,念及前有平安,何福諸路大軍堵截,後有盛庸銜尾追擊而至,內心中不禁都暗自萌生了退意。

朱權聞言斷然道:“此時我等若是退軍,匹夫平安勢必咬住不放,歸途中再想避開盛庸大軍無異於癡人說夢,與其腹背受敵,不如趁著盛庸尚未到來之前各個擊破。”

朱能深知朱棣此時絕不容許眾將退縮,站起身來朗聲說道:“我等追隨殿下奉天靖難來到此地,已是無路可退,若然兵敗,誰人能逃附逆大罪,誅滅滿門之禍?”自張玉戰死後,他已然成為燕軍眾將之首,此時凜然說來,自有一股威信。

燕軍眾將見朱權,朱能皆是這般強硬,也就勉強壓下心中不服,領命分頭回營。

與此同時,南軍帥帳之中,奉皇帝陛下旨意,兵部急令,由盱眙率軍趕來堵截燕軍的都指揮何福皺著眉頭對平安說道:“我軍糧草尚未運到,不如我等稍退擇地深溝高壘,拖住反賊大軍,以待曆城候率軍趕到,前後夾擊,必可大破之。”原來何福得兵部急令後倉促率軍而來,大軍所需的糧草尚在百裏之外,而平安自徐州城下急追而至,也不可能攜帶大量糧草拖累行軍速度,目下大軍中糧草不過僅僅夠得兩日而已。

“燕逆亡命率軍千裏而來,被我大軍堵截,腹背受敵之勢不遠亦,待我明日小戰,挫得敵軍銳氣,未始不會軍心大亂。我等再行率軍後撤不遲。”平安甕聲甕氣的說道。他身為久經沙場的宿將,深知明日無須和燕軍傾力決戰,隻須小勝便能重挫敵軍士氣,若能將燕軍迫退數裏後,朝廷大軍十餘萬方能從容後退,構築深溝高壘之勢。

天高雲淡,風和日麗,三萬南軍騎兵在平安率領下緩緩出營,在空闊之地排開陣勢。

朱棣眼見敵軍不願決戰,步卒盡皆嚴守營寨,自己若是強攻硬打勢必傷亡慘重,無奈之下隻得低聲吩咐朱權數句後,騎著汗血寶馬親率兩萬餘燕軍騎兵出營列陣。

號角聲中,燕軍驍將白義,王真,劉江策馬而前,五千騎兵縱馬飛馳,朝敵軍而去。

頂盔貫甲的南軍都指揮平安有意挫傷敵軍士氣,眼見敵軍來攻,當即手提長槍,催動胯下灰色駿馬,親率五千騎兵迎戰。他深知燕王朱棣精於指揮騎兵,便刻意要以這個朱棣深為自負的戰法重挫叛軍銳氣。

兩軍上萬人馬奔馳間塵土飛揚,箭矢在半空中飛蝗般交錯。

平安眼見一名燕將縱馬狂奔而至,當即策馬迎上,手中長槍格開對方長矛,戰馬交錯之時猛然轉身一記回馬槍,正中敵將後心。將燕軍驍將王真刺落馬下,湮沒在隨之而來的鐵蹄洪流之中。

兩軍衝擊交錯而過,騎士紛紛轉身開弓激射,這般不過數丈的距離弓箭極易取準,接連不斷有人給敵軍箭矢射得人仰馬翻,跌落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