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隱身的糊塗之道:要想認得寅先要看得透(2)(3 / 3)

為了揭開謎底,阿·史蒂文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在岩洞中捕捉到了一隻美洲鷹。阿·史蒂文用許多樹枝將鷹圍在中間,然後用.鐵蒺藜做成一個直徑0.5英尺的小洞讓它飛出來。美洲鷹的速度迅速無比,阿·史蒂文隻能從錄像的慢鏡頭回放上細看,結果發現它在鑽出小洞時,雙翅緊緊地貼在肚皮上,雙腿卻直直地伸到了尾部,與同樣伸直的頭頸對稱起來,就像一截細小而柔軟的麵粉條,它是用以柔克剛的方式輕鬆地穿越了蒺藜洞。顯然,在長期的岩洞生活中,它們練就了神奇的“縮骨功”。

在研究中,阿·史蒂文還進一步發現,每隻美洲鷹的身上都結滿了大小不一的痂,那些痂也跟岩石一樣堅硬。可見,美洲鷹在學習穿越岩洞時也受過很多傷,在一次又一次的疼痛中,它們終於鍛煉出了這套特殊的本領。可是如果不能忍受這些痛苦,那就隻能是被環境所淘汰,被獵人們給捕殺幹淨。所以,為了生存,美洲鷹隻能將自己的身體縮小,來適應狹窄而惡劣的環境,不然便很難得到新生。

千萬年來,動物與人類都在為生存而戰。如果不想被淘汰,就得像美洲鷹一樣,以改變自己的方式,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生存環境。盡管“縮小”自己的過程會千難萬險,甚至流血流淚,但隻能勇於“縮小”自己,才能擴大生存空間。

畢竟人不可能都生活在自己的意願中,隻能是生活在對環境的適應中。如果你不能改變這些,那就接受它,並且適應它吧。

這才是明智的做法。

糊塗智慧比聰明更重要

大凡立身處世,是最需要聰明和智慧的,但聰明與智慧有時候卻依賴糊塗才得以體現。鄭板橋說:“聰明有大小之分,糊塗有真假之分,所謂小聰明大糊塗是真糊塗假智慧。而大聰明小糊塗乃假糊塗真智慧。所謂做人難得糊塗,正是大智慧隱藏於難得的糊塗之中。”

從理論上講,一個人的智商高出普通人的正常值,這樣的人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說的聰明人。然而,順著這個邏輯,我們會發現很多成功的人物並不絕頂聰明,相反,他們可能還曾是有些笨。有個統計數字顯示,成功的人物中最多隻有不超過10%的人智商超群,其餘90%的智商絕對隻是普通人水平。但是,他們成功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成功的人物更重視智慧。

生活中,聰明與智慧實在是兩回事,聰明是一種先天的東西,總令人感到十分羨慕,但往往這種表麵的光芒,不能令聰明人成功,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很多被認為聰明的人往往一事無成。

而智慧就不同了,有智慧的人未必聰明,如寓言塞翁失馬中的塞翁,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他們眼裏看見的不是即時的利益,而是日後的好處,因為日後的大利,他們肯去吃眼前的苦。這樣的人肯定不是聰明人,但他卻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美國總統威爾遜小時候比較木訥,鎮上很多人都喜歡和他開玩笑,或者戲弄他。一天,他的一個同學一手拿著一美元,一手拿著五關分,問小威爾遜會選擇拿哪一個。

威爾遜回答:“我要五美分。”

“哈哈,他放著一美元不要,卻要五美分。”同伴們哈哈大笑,四處傳說著這個笑話。

許多人不信小威爾遜競有這麼傻,紛紛拿著錢來試。然而屢試不爽,每次小威爾遜都回答“我要五美分”。整個學校都傳遍了這個笑話,每天都有人用同樣的方法愚弄他,然後笑嗬嗬地走開。

終於,他的老師有一天忍不住了,當麵詢問小威爾遜:“難道你連一美元和五美分都分不清大小嗎?”

“我當然知道。可是,我如果要了一美元的話,就沒人願意再來試了,我以後就連五美分也賺不到了。”

你看,威爾遜隻是不願把心思放在貪圖小利的小聰明上,而隻著眼於智慧。生活中,智慧和聰明就像主人和仆人的關係。主人沒有仆人的協助不行,會顯得非常笨拙狼狽,缺乏效率。但再聰明的仆人都還是仆人,他不可能是主人。仆人需要主人的方向,沒有主人的仆人,等於失去了用處。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實踐去把聰明轉變成智慧,在智慧的基礎上行動,從而能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