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睡眠背後的心理健康問題(1 / 1)

睡眠背後的心理健康問題

讀者來信

專家點評

睡眠背後的心理健康問題

郭兮恒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呼吸睡眠中心主任

日常生活中,人們能明顯地感覺到,情緒以及心理狀態的變化會顯著地影響睡眠質量,而睡眠的好壞又與人們白天的工作、學習以及身體狀況有著密切關係。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生物、心理與社會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著個體的身心健康,也貫穿在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和預防過程中。

睡眠這項重要的生理行為,也是最容易受到心理和社會因素影響的。因此,心理健康與睡眠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生活作息愈加不規律,患有睡眠障礙的人群逐漸增多。在影響睡眠的諸多因素中,人們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狀態是非常重要的方麵。焦慮、緊張、煩躁、憤怒、不安等心理現象都會導致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即使入睡也常會多夢易醒、睡而不安。因此,改善睡眠質量應該從調整心理狀態開始。

醫學上通常把睡眠分為“快速眼動睡眠”和“非快速眼動睡眠”兩種階段。前者可以保護大腦、穩定情緒、恢複精力;而後者具有消除疲勞、恢複體力、增強免疫、康複機體和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由此可見睡眠質量的好壞也會直接對人們的身心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患有睡眠障礙的人往往白天疲倦、嗜睡、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退、學習和工作效率減低;長期的睡眠疾病容易引起煩躁、焦慮、易怒、抑鬱等不良情緒,嚴重的會影響與同事和家庭的關係,甚至引發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因此,睡眠作為影響人體壽命的七大因素之一,其背後的心理問題理應受到廣泛的關注。

小康微博互動

@伯納烏沒有心:失眠獨獨偏愛女人,或許是因為女人心思相對男人細膩縝密,容易陷入胡思亂想腦洞大開的狀態,這樣複雜的心緒對睡眠非常不利,隻有不斷調節自身了。

@小康雜誌社:#20歲、50歲、80歲:無法入睡的三代女性#“中國睡眠小康指數調查”發現,女性的失眠問題要比男性更加突出。20歲、50歲、80歲,不同年齡段的女性正在感受著青少年失眠、更年期失眠、老年失眠,失眠究竟為何如此偏愛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