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唐朝的建立(1 / 2)

唐高祖李淵,字叔德,唐朝開國皇帝。高祖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漢族人,李昞四子,北周天和元年丙戌年丁酉日生於長安,屬相狗。唐朝開國皇帝。大業十一年(615年),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

當時,隋末徭役沉重,民不聊生。揭竿起義者甚重,政局動亂。李世民勸說李淵隋王殘暴無道,氣數已盡,當順天命揭竿反隋。李淵當時手握重兵,隋王朝對其甚是忌憚,一方麵因為恨不能除之後快,一方麵想靠李淵為其鎮壓農民起義。李淵深感隋朝命數已盡便與兒子在大業十三年起兵反隋,並從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召回長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

李淵叛亂後審時度勢,運籌帷幄。差遣劉文靜出使突厥,請求聯合,一同反隋,請以兵馬相助,另一邊招募軍隊並於七月率師南下。此時困守洛陽的王世充與李密領導下的瓦崗軍激戰方酣,李淵瞧準在其他勢力偃旗息鼓的時機直取關中。

十一月,李淵率領義軍攻占長安,雄霸關中。李淵進入長安後馬上頒布“與民約法十二條”,盡廢隋王所立的苛捐雜稅,用以爭取民眾的支持。李淵又立隋煬帝的孫子侑為天子,名為隋恭帝,改元義寧,又以隋恭帝的名義自我加封為唐王,大都督,尚書令,大丞相,總領內外軍事,綜理萬機。此後南征北戰,各地官員紛紛投誠。

隋煬帝被宇文化及在義寧二年(公元618年)三月所殺,宇文化及另立秦王浩為帝。江都來人隋煬帝報於李淵,隋煬帝逃難到江都以後依舊沉溺於淫樂,對國事不聞不問,荒淫無度一日甚於一日。隋煬帝手下文武臣子無一不有反意,隋煬帝處於眾叛親離之地卻渾然不覺。

文武眾臣推舉宇文化及為首領準備兵弑隋煬帝。一天深夜,趁著夜幕的掩護下眾人在深宮放了一把大火,宇文化及在慌亂中帶兵直奔玄武門將隋煬帝活捉,在眾目睽睽之下將隋煬帝種種罪惡曆曆細數,然後用繩索將其勒死。隨著隋煬帝的死亡宣布了隋朝滅亡。

隨著公元618年楊堅滅北周稱帝建立隋朝,至此隻共曆二帝。宇文化及殺死隋煬帝後又將煬帝的弟弟、兒子、孫子等內親外戚都被斬首。隻有煬帝的侄子秦王浩得以幸存,不過是秦王浩素來與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智交情不錯而得以幸免,並被立為帝,但隻許發布詔書,不許參與政事。

宇文化及參考李淵的手法自立為大丞相,管轄範圍內有十萬百姓之多。百姓在歡呼隋煬帝已死的時候卻不知宇文化及荒淫程度更甚隋煬帝,他將隋煬帝妻妾,六宮佳麗,甚至是隋煬帝皇後蕭氏全部占為己有,供己淫樂。

在宇文化及自我麻痹,貪圖享受的時候卻不知各方勢力都準備討伐他。魏公李密在暗中集結軍隊蠢蠢欲動,而吳興太守沈法興在雄踞十餘郡後也準備著征討宇文化及,以擴大自己的地盤。梁王蕭銑聽到宇文化及謀弑煬帝的消息後狂喜不已,立馬遷都江陵自我稱帝。

各地的探子不斷的將情報遞於李淵的手上,李淵原本實力雄厚,便也想取而代之,開創自己的一片江山。便迅速召回在外征戰的長子李建成與次子李世民以商議稱帝之事。李淵實則在攻占長安時早已定下“與民約法”,寬厚待民的形象深入人心,在兩個兒子的勸說下,李淵也覺得稱帝時機已到,便廢掉代王楊侑。自我稱帝,管轄下百姓歡欣雀躍。

於是李淵便在五月甲子日即皇帝位,改長安大興殿為太極殿,改隋義寧二年為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淵就是曆史上所稱的唐高祖。

不久,唐高祖李淵改郡為州,太守一職也改稱為刺史。之後又擺下宮宴,盛情款待文武百官,大量賞賜金銀玉帛。裴寂、劉文靜等有功之臣都分別封了大官

隋朝的滅亡究其原因在於帝王的荒淫無道,百姓無以為生。而對比起隋朝的滅亡,李淵敢於稱帝,唐朝最後政啟開元能創下一番盛世正是與反其道而行之,寬厚待民,施仁德之政。其實在生活中,好人緣不也正是來自於做好人做好事麼?善待周圍的人,布予仁德,施下恩惠,得到的則是自己威望的提高。布於國人恩惠則服國人,布於眾人恩惠則服眾人,以仁德待人,他人也必以仁德還你。

李密始亂終逆

李密,字玄邃,是長安人。他的祖上是遼東襄平人。他在隋朝末期的農民起義中,曾任職瓦崗軍後期的領袖。李密為人果敢,文武雙全,驍勇不失謀略,寬厚待人,常以天下興衰為己任。

年輕時的李密曾因為父親立有功勳而在宮廷裏擔任侍衛。隋煬帝觀察了他很久,有一次,他問身邊的人:“剛才左邊侍衛隊裏那個黑臉的小孩是什麼人?”侍從回答說:“那個人是已過世的蒲山公的兒子,他叫李密。”隋煬帝接著說:“這個小孩總是左顧右盼的,很不尋常,以後別讓他在宮裏當侍衛了。”

後來,宇文述就對李密說:“小弟你天資這麼好,應該憑自己的本事考取功名,宮廷侍衛是個沒出息的職位,不能夠培養自身的能力。”於是李密借病辭了職,深居簡出,專心致誌地開始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