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王世充之死(1 / 2)

王世充原是隋煬帝的親信,李密起事的時候,隋煬帝派他領兵到洛陽阻擋李密,王世充因此得勢。之後隋煬帝去世,都城長安被李淵占領,於是王世充和群臣在洛陽擁立隋煬帝的孫子楊侗為帝。此後,趁著天下大亂,王世充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漸漸地成為了隋末不可忽略的一方割據軍閥。

公元619年,楊侗在無奈之下封王世充為相國,總領朝政。但是,王世充盡管已經位極人臣,並掌有兵權,卻依舊不滿足,意圖篡位。有名道士深知王世充的心思,於是自稱善於算命,他拿著一幅圖畫《孔子閉房記》,上麵畫有一人拿著一竿趕羊,對王世充說道:“隋朝,是'楊(羊)',幹(竿)一,是'王'字,這不是說王要取代楊嗎?”這名道士還拿出《莊子人間世》和《德充符》對王世充說:“上篇講的是'世',下篇講的是'充',合起來是相國的名字,這難道不是意味著相國要順應天命當上天子嗎?”

王世充聽後大喜,將這名道士封為諫議大夫。同年六月,王世充殺死楊侗,建立鄭朝,自立為皇帝,自此隋朝正式滅亡。

此後,王世充荒淫無道,部下人心不齊,故而當李世民進攻河南之時,王世充的將領可以說是望風而降。

公元621年,竇建德被俘之後,王世充兵少將寡,卻依舊想死守。在外無援兵,內無糧草的境況下,困守洛陽城,破敗隻是時間問題。李世民於是將竇建德押到洛陽城下,王世充看見城下的竇建德之後,心想連竇建德都無法阻擋李世民的士兵,自己再守下去,估計也是凶多吉少,便與群臣商量投降之事。

故此,李世民兵不血刃進入了洛陽城,王世充帶著群臣歸降。

李世民俘獲王世充後全軍士氣高昂,因此威名遠揚,不久全軍便浩浩蕩蕩離開洛陽,班師回到長安。

回到長安以後,李世民前往太廟向唐高祖告捷。唐高祖知道李世民打了勝仗回來也很高興,原本本次戰役的目的是擊敗王世充,但沒想到還順便平定了竇建德,王世充暴虐無道,敗亡是遲早的事,但能將竇建德俘獲,可謂是意外之喜。

高祖審問王世充的時候,曆數王世充所犯的罪過,想殺了他。王世充膽小,但依舊懷有僥幸之心,對高祖說道:“我知道以我的罪過,是萬死不足以謝罪的,但是當初我投降的時候,你的兒子秦王李世民曾答應饒我一命。”

高祖於是問李世民是否有這事,李世明答道:“確有此事。”

於是高祖下令放了王世充,將他和老婆、兒子以及哥哥等一家人流放到了蜀州(現在四川)。正當他和家人準備動身出發的時候,他的仇人定州刺史獨孤修卻將他殺了。後來,王世充的兒子王應玄和他的哥哥王世偉在流放途中打算謀反,也被判處死刑。

奸雄王世充篡位僅僅三年,就遭到了報應被殺了。

高祖雖然免除了王世充死罪,但他還是難逃一死。可見,此人仇家甚多。王世充雖然稱霸一方,但為人昏庸,失道寡助,最終還是死在了仇人手裏。從王世充的事例中,我們應該得到這樣的警示:為人應該少做缺德事。很多時候,犯下的過錯,不是沒有報應,而是時候未到。

巾幗不讓須眉

高祖李淵的三女兒即平陽公主,她的母親是太穆皇後竇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