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讓三分,必須在一個“忍”字上下功夫,學會忍耐朋友的小缺點、小錯誤,甚至忍耐朋友的不恭和無禮。
一幫朋友在一起吃飯,一朋友將一碗熱湯弄翻,灑了旁邊一位朋友一身,他連忙道歉,說不小心,豈知旁邊的朋友沒容他說完,便對他說:“燙到你了嗎?”
這一句頗關心友人的反問,其實更勝過他說沒關係,那隻是一種容忍,而這句反問則更反映出了他做人的胸襟。倘若,你被弄了一身湯,你隻是皺皺眉頭,盡管一個小動作,給朋友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他也會道歉,也知道他的失誤。但你的這個動作,會讓他感到不對的味道,且不說你埋怨他幾句。
假如一個朋友誤解了你,當時他正在氣頭上,那麼你最好不要去辯解,即使他口不擇言,你也要學會原諒他。事後,當他知道真相時,他自然會對此表示歉意。活在世上,本來事情就千頭萬緒,又何必再為一些小事徒增煩惱呢?有些事,最終會讓朋友明白你是無過的,學會退讓三分,從長遠看來,是有利而無害的,也會讓你交到更多的朋友。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由於不善於忍讓而引發的使人追悔莫及的事情很多。
比如,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下班回來,臉上青一塊、紫一塊的,看起來狼狽不堪,一問才知道,在騎車上班的路上不小心和人撞了一下。本來沒有多大問題,可兩人都不冷靜,互不忍讓,以至惡語相加,相互撕打,最後在別人的勸阻下才算了事。待他趕到工廠已遲到半個小時,又被扣一個月獎金,他好不懊悔。大家不免勸他幾句:“就為那麼一點兒小事,忍一忍不就過去了?愣把小事弄大了,年輕氣盛啊!”他也後悔地說:“當時就是控製不了自己,就是想發火,要是誰能發明一種能控製情緒的藥就好了!”
由此使人想起另外一件同樣的事情:青年拳擊手王亞為,有一天騎自行車上街,在路口等紅燈時,後麵衝上來一個騎車的小夥子撞到他的自行車上。小夥子不但不道歉,反而態度蠻橫,要王給他修車。王很是惱火,但是他極力控製情緒不使發作。這小夥子不自量力,口出狂言:“你是運動員吧?你就是拳擊運動員我也不怕,咱們練練?”一聽對方要打架,王連忙後退說:“別打別打,我不是運動員,我也不會打架。”他如此示弱忍讓後,一場衝突避免了。事後,他說:“我知道,我這一拳打出去,對普通人會造成多大的傷害。我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忍耐,示弱反而感到自己更強大。”王亞為如此處理問題,這是一種多麼高深的修養!
仔細想來,這中間不就包含了一些做人的哲理嗎?那就是:在無謂的衝突麵前,要善於忍讓,示弱即強!也就是說遇事時不要逞強,不妨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心理機製,控製和駕馭自己的情緒,避免過激行為,以示弱的方式,追求人格的強大。為此,要做到:
(1)要善於抑製自己的好勝心理
遇事要注意抑製自己的好勝心理,提高對外界刺激的心理承受力,要能經得住不良挑戰的刺激。對於這些刺激,不要過分敏感,更不要逞強好勝,學會讓自己變得遲鈍一些,不要被不良情緒所左右,這樣就為忍讓示弱創造了必要的心理基礎。
(2)要善於抑製不良的心理慣性
一般說來,人們的心理活動軌跡帶有一定的習慣性。比如,那些不會忍讓的人,隻要遇到一點刺激,心理活動馬上把自己的情緒引向對抗、衝動、急躁乃至發火動怒的軌道上。這種心理慣性是自己長期放縱,用同一種心理模式處理矛盾,又沒有人及時糾正的情況下形成的。
因此,要想改掉這種心理慣性,就需要自己給自己一種強大的力,使心理活動衝出固有的軌道,用新的良性的心理模式取而代之。比如,用高尚的人格約束自己,以一種寬容、平和的心態對待對方,處理矛盾。這樣就可以增加自己的忍耐性,自覺地退出戰鬥,用自己的理智牢牢地控製住自己的情緒,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發生。
有一句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真正做到這樣,才是達到了做人的至高境界。一個理智的人懂得退讓,如此會讓他擁有更多的朋友,也會為他打開一個廣闊的生活空間,從而讓他的人生更加精彩。
3.如何與不同性格的人相處
大千世界,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大多數人都願意同和自己性格相近的人相處,這是很正常的。一個人要和所有的人成為朋友那是不切實際的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必須學會和各種不同性格的人相處,那樣對我們的工作、學習以及人際關係都會有極大的幫助。這需要我們花大力氣,下足功夫。
那麼,怎樣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呢?
我們應該看到,既然別人與自己性格不同,他在待人接物方麵,自然有許多方麵與自己不一樣。當我們看到了別人與自己不同之處後,不要覺得這也不順眼,那也看不慣,更不要討厭和嫌棄別人。
我們要承認差別。世界上的事物本來就千差萬別,可以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種性格。我們認識到了這一點,看到了不同性格的人,就不會強求別人處處和自己一樣,就可能容忍相互間性格上的差別。
我們要學會求大同,存小異。性格不同的人,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往往也不同。我們要學會在不同之中,發現共同之處,比如,你若是一個性格平和的人,你給別人提意見,可能言辭不那麼激烈,語言也比較委婉。如果你身邊有一個剛直倔強的人,他給別人提意見,可能單刀直入,語言尖銳,甚至可能轉而批評你,說你給別人提意見轉彎抹角,是一種老好人的作風。這時候,如果你隻看到那個直率的人開展批評的態度和方式跟你不一樣,覺得他太魯莽,太不講情麵,你可能就會感到跟他格格不入,合不來。如果你除了看到你們兩人提意見時的方式不同以外,還看到他和你也一樣,也是出於一片好心,真心幫助朋友。這樣,你可能就不會覺得他嚴厲無情,因而覺得他有難得的古道熱腸,同時也不會計較他對你的批評。我們要是多看別人和自己之間的共同點,就容易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
跟不同性格的人相處,還要注意了解別人。人們在相互交往中,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對一個人不了解,你和他在感情上就必然有距離。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往往跟他生活的時代、家庭的環境、所受的教育和經曆遭遇有關。我們在考察一個人的性格的時候,最好也要了解他的性格形成的原因。這樣,你可能就會理解他、體諒他、幫助他,慢慢地,你們相互間就會增進了解,甚至還可能成為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