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洛杉磯大學醫學院的心理學家加利?斯梅爾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選擇兩組實驗人員,一組是活波、開朗的,對人生和事物都比較樂觀的人;另一組則是憂鬱性格的人,整天愁眉苦臉,對人生悲觀,對什麼事物都不感興趣。他首先選擇一個樂觀的人和一個悲觀的人同處一室,然後進行觀察,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這個原本樂觀的人也開始變得長籲短歎起來,和原本悲觀的人沒有什麼兩樣。此後,加利?斯梅爾多次進行實驗,經過進一步實驗後證明:隻需要20分鍾,不良情緒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傳染給別人。可見,壞情緒和細菌、病毒一樣具有很強的傳染性,而且傳染速度非常之快。
大家都知道,任何人在生活中都難免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產生一些壞情緒。壞情緒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宣泄,將會有害身心健康。所以,情緒不好時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轉移壞情緒。心理學上稱之為“情緒轉移”,也就是將自己的情緒轉移給他人。“情緒轉移”是人們常用的一種心理防衛機製,通常是將自己對某一對象的憤怒或喜愛的感情,由於某種原因無法直接向對象發泄,而將這種情緒轉移到其他人身上,從而化解心理焦慮,緩解心理壓力。但不知你有沒有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我們凡是遇上不順心的事,就將自己的壞情緒發泄到家人或朋友身上,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顯而易見,它不僅會傷害身邊最親近的人,還會影響家庭或同事間的和睦關係,甚至危害到原本和我們沒任何關係的人。
女人是個情緒化很嚴重的動物,按理說,很容易傳染和被傳染壞情緒。是不是這樣呢?下麵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看看是怎樣的:
梁嫻有一個幸福家庭,丈夫實誠,兒子乖巧,所以,她每天都生活在快樂中。
可是有一天,丈夫因工作失誤,受到同事的擠兌和領導的批評,原本老實的他有些承受不住,但又沒法發泄,就憋著一肚子火氣回到了家中。在家裏,丈夫摔摔打打,看什麼都不順眼。梁嫻看了有些生氣,但不知道丈夫莫名其妙的火氣從哪裏來,也沒說什麼。吃飯的時候,梁嫻依然像往常一樣溫柔地加菜給丈夫吃。可是,丈夫突然把筷子拍在桌子上,大聲訓斥到:“我要你加菜了嗎?我自己長著手,我會吃!啊,還有,你看你今天做的飯,怎麼這麼難吃啊!是不是不想讓我吃飯啊?”丈夫的訓斥讓梁嫻很難受,她生氣地回敬了丈夫一句:“不加就不加!”看到父母吵架,不識趣的兒子對梁嫻說:“媽媽,媽媽,給我加菜,爸爸不讓,我讓!”本來很溫馨的話,此時,梁嫻卻認為兒子是故意調皮,就沒好氣地衝著兒子大嚷:“加什麼加?你自己沒有手啊!”兒子委屈地哭了。看到小主人哭泣,家裏的小狗狗跑到兒子腳旁,又舔又蹭,好像是在安慰自己的小主人。但是,兒子心裏滿肚子的火,便衝著小狗狠狠地踢了一腳。那狗疼痛難忍,就衝到街上,巧合的是,它慌不擇路的逃竄撞倒了正在散步的一位老人,導致老人骨折住進了醫院。結果,梁嫻和丈夫全權負責老人的醫藥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