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931-999),字國華,宋朝開國初年大將。他一生嚴以律己,節儉質樸,懷有仁愛之心,是宋朝開國將領之中難得一見的。
在曹彬周歲的時候,他父親曹芸給他安排了一次抓周。抓周是我國古代一種對子女誕生禮儀中的一種,就是把各種事物放在孩子的麵前,讓他自己選擇哪種事物,以此來預測孩子的性情和前途。曹彬在抓周的時候,左手拿起了玩具的兵器,又手拿起了祭祀用的器具,國了一會又拿起了一顆方印。看到曹彬拿起這些,人們都很驚訝。
曹彬的姨媽是後周太祖郭威的貴妃,郭威登基後,曹彬被詔回京城,在後周世宗柴榮的軍隊裏任職。柴榮鎮守澶州,曹彬也跟隨著到了澶州。蒲州節度使王仁鎬因為曹彬是皇親,所以對他禮遇有加,非常的客氣。曹彬見到這個情況,對王仁鎬也是越來越恭敬了。每次有宴會的時候,曹彬都是很端正的坐在那裏,絲毫沒有放肆輕率的樣子。王仁鎬對下屬說:我認為自己已經做得非常不錯了,今天看到曹彬監軍這個樣子,才知道自己原來是有多麼的散漫輕率啊!
顯德五年,曹彬被派遣出使吳越國。他接受國家的任務出使,一點也沒有私心。對於吳越國私下贈送的禮物,一概不接受。在他離開吳越國,返回的路上,來送禮的人一共追了四次。到了第四次,曹彬說我再不接受這個饋贈,就顯得我虛偽,在刻意的製造名聲了。於是,接下了饋贈,但是讓人把禮物登記下來把所有禮物都交給我國家。柴榮知道這個事情後,強行讓他收下,曹彬這才勉強收下了這些禮物。回到家,曹彬就把這些禮物送給了自己的親戚和朋友,自己一分錢也沒有留下。
宋太祖趙匡胤當初是在後周擔任守衛京城的禁軍將領的,曹彬跟他沒有什麼交往,遇事總是不偏不倚,秉公而辦,如果沒有公務,從來不去趙匡胤家裏。就算是同事們一起聚會飲宴,曹彬也很少參加。他的這些行為,被趙匡胤所看重,認為他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人才。建隆二年,也就是趙匡胤登基的第二年,趙匡胤問曹彬:以前我很想和你拉近點關係,成為朋友,但是你為什麼一直疏遠我呢?曹彬聽到這樣的話,跪下來叩頭表示有罪說:我是後周皇室的親戚,又在宮廷內擔任職務,端正著做事情,還怕產生什麼過錯,遭到別人的議論,哪裏還敢想著去結交朋友,拉攏關係呢?趙匡胤聽完後對曹彬是更加器重了。
趙匡胤下令攻伐後蜀,曹彬擔任歸州行營都監。陝中地區被全部攻下後,軍中的各個將領都想進城屠殺百姓來滿足他們嗜殺的欲望。隻有曹彬下令讓部下收斂行為,不讓他們肆意殺戮,所以曹彬經過的地方都願意聽從他的命令。趙匡胤聽到後,下令嘉獎曹彬。後蜀被消滅後,王全斌等將領魚肉、搶奪百姓,曹彬多次請求班師回京城,王全斌不聽,最終釀成全師雄等投降蜀兵的叛亂,禍害蜀地。曹彬又與光毅等人一起在打敗叛軍,這才平息叛亂。
當時,進入蜀地作戰的將領很多都搶了女人、玉器、錢帛等物品,貪圖享樂,淫逸奢靡。身為監軍的曹彬行囊裏卻隻裝了兩樣東西--書和衣服。衣服是換洗之用,還是極其普通的衣服,書是用來充足知識之用。這是曹彬的一貫作風。在後周的時候,曹彬和主將以及客人們在野外環繞著坐在一起。剛好,附近一個路守將派人來送信,來人不認識曹彬,就問人說:哪個是曹監軍?有人指著那個穿著厚厚繒做成衣服的那個人說:那就是曹監軍。送信的人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監軍,以為是別人騙他。所以笑著說:哪有皇親國戚,穿著綈袍,坐著很普通的小板凳的呢!又仔細觀察了半天,才敢確認這就是曹彬。
蜀地叛亂平定後,曹彬回到了朝裏。趙匡胤認為他為人清廉、小心謹慎,任命他為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度使。當時,出征後蜀的將領都因為行為不端造成蜀地叛亂被處罰,唯獨曹彬一個被升職的。曹彬入宮見到趙匡胤說:出征蜀地的將領都被治罪了,隻有我一個人受到了賞賜,這恐怕不能起到勸勉大臣報效國家的效果吧。趙匡胤說:你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但是從不自我炫耀這些功勞,即使有一點仁瞻那種小錯,又怎麼值得一提呢?你就安心執行勸勉大臣報效國家的政策,就不要推辭了。
因為曹彬嚴以律己的原因,趙匡胤吸取蜀地叛亂的教訓,棄用王全斌而改用曹彬征伐南唐。曹彬不負所望,最終平定南唐。
曹彬以皇親國戚之望,嚴以律己,是非常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