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慶曆七年,留守賈昌朝抓到一個刺客。這個刺客借著送書信的機會意圖刺殺他,被他身邊的人抓住。賈昌朝認為刺殺朝廷大臣一定是有人想要謀反,所以連夜對這個刺客進行了審訊。刺客禁受不住賈昌朝的刑具,招出了一個驚天的大秘密--王則準備在貝州謀劃造反。
王則是宜毅軍的一個小校尉,家裏非常貧窮,因為逃荒才加入了宜毅軍。在離開家裏的時候,王則的母親在王則的背上刺了一個“福”字作為標記。州官張巒、卜吉看到王則背上的這個字,就利用這個迷惑百姓,擁立王則,準備在慶曆八年正月初一割斷澶州的浮橋,自立為王。
王則見刺客潘方淨刺殺賈昌朝失敗,知道事情已經泄露,變馬上起兵造反。這天正好是冬至,貝州通判董元亨和守將張得一一起去天慶觀祭拜。天還沒有亮的時候,傳來王則叛亂,所有人都不知道怎麼辦。董元亨騎馬馬上趕回了府衙,端正的坐在自己辦公的地方。十幾個叛軍披著盔甲拿著兵器進來,董元亨的手下嚇得紛紛逃竄,唯獨董元亨巋然不動。叛軍讓董元亨交出州城倉庫的鑰匙,董元亨站在桌子後麵大聲斥責叛軍說:大王是誰?你們這些妖賊也敢來造反。我死了,你們也拿不到鑰匙。叛軍都被董元亨震懾住了,不敢再上前一步。這時,叛軍大將郝用繼走了進來,叛軍見大將到來,重新又恢複了氣焰,郝用繼更是氣勢洶洶的逼迫董元亨交出鑰匙。董元亨再次大聲嗬斥郝用繼,郝用繼就把董元亨殺了。
就這樣,王則占據了貝州,自封為東平郡王,建國號為安陽,年號得聖,任命張巒為宰相,卜吉為樞密使。王則還給城中的每一個樓取了一個州的名字,然後任命一個官員管理,王則自己的住處則被掛上了“中京”的匾額。同時,還下令讓城中的男子在臉上刺上“義軍破趙得勝”的字樣,因此百姓紛紛逃走。
貝州提點刑獄田京在知道王則叛亂後,帶著官印從城樓上順繩子爬了下去,來到驍建營,安撫驍建營的士兵。保州振武兵想響應王則的叛亂,田京派人去去抓捕了這些人,貝州的南關才不至於發生叛亂。
王則叛亂後,北京指使馬遂主動向賈昌朝請求去平定王則的叛亂,賈昌朝派馬遂為特使去招降王則。王則聽到馬遂到來,穿著很隆重的衣服出來迎接。馬遂見到王則,就告訴他造反的後果,王則沉吟沒有回答。
馬遂於是起了殺王則的心,但是因為沒有武器在手裏,知道殺不了王則,就用眼色告訴已經投降了王則的張得一。張得一當時就在馬遂的旁邊,而馬遂距離王則也很近,隻要張得一把腰裏的兵器給馬遂,馬遂就能把王則殺掉,但是張得一沒有這麼做。馬遂見張得一不動,就拿起桌子的酒杯扔向王則,自己跳起來扼住了王則的喉嚨,拖得王則受傷流血。王則的護衛從外麵拿著兵器進來,砍掉了馬遂的一隻手臂,這才把王則從馬遂手裏救出。馬遂見殺不成王則,就破口大罵:妖賊,我恨不得把你砍成萬段。王則的手下把馬遂綁著在門外,五馬分屍。
馬遂死後,朝廷派出了明鎬帶兵去平定叛亂。因為王則在貝州倒行逆施,有守城的士兵願意為明鎬做內應。明鎬在夜裏派出軍隊順著內應放下來的繩子爬進上貝州城。事情本來可以非常順利的進行,但是第一批爬上貝州城的士兵擔心功勞被別人搶了,於是就砍斷了繩子,後麵的大軍無法繼續進程。王則的叛軍發現明鎬的士兵進入了貝州城,於是雙方在城中展開了廝殺。因為寡不敵眾,明鎬的士兵隻好再次放下繩子逃跑。
這次偷襲之後,王則對貝州的防衛加強了很多。明鎬隻好在貝州城外建造用來攻城的曲城。曲城造得差不多的時候,又被王則的軍隊給焚毀,功虧一簣。於是,明鎬采取佯攻北城,實際在南城改挖地道策略,準備由地道攻入貝州城。挖地道是一項非常浩大的工程,挖掘速度也非常慢。朝廷以為明鎬久攻不下,就派遣文彥博擔任平定王則的主帥,明鎬為副元帥。等到文彥博到貝州的時候,明鎬已經把地道挖進了貝州城。
明鎬的軍隊通過地道順利的進入了貝州城,王則帶領叛軍頑強抵抗,雙方在貝州城裏的街巷裏展開了戰鬥。最終,負隅頑抗的叛軍被明鎬的士兵燒死在民房內,王則被總管王信活捉。
慶曆八年潤正月二十七日,王則在汴梁城鬧事被處死。這場曆時六十六日的叛亂終於得到了平息。
馬遂忠勇,壯士所為,董元亨恪守本職,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