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佳作需善睞 妙筆繪明眸(1 / 2)

佳作需善睞 妙筆繪明眸

文學研究

作者:王建華

在人物形象刻畫中,神態描寫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寫作技法。在神態描寫中,對眼睛的刻畫又是重中之重。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這扇窗戶,可以窺視人物內心情感的種種變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從而可以塑造更加豐滿的人物形象。刻畫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傳神的特點表現出來,使人物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古今中外,不少文學大師在作品中注意了對人物眼睛的刻畫。比如,魯迅在《祝福》一文中,這樣刻畫祥林嫂:“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隻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隻此一句,一位對生活已經絕望的婦女形象已經躍然紙上。蘇教版語文教材中,就有不少關於刻畫眼睛的精彩語段。現結合相關示例和同學們一起探究,如何刻畫好人物的眼睛。

一、觀察眼睛的不同部位

眼睛的組成部位一般包括眼角、眼瞼、眼珠、眼袋、睫毛等。不同年齡段的人物,有不同的眼睛;人生經曆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眼睛;心理狀態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眼睛……疲憊勞累的人,或是睡眠不足的人,一般會有黑眼圈,眼眶裏通常會布滿血絲;年老的人,會有眼袋,或是在眼角出現魚尾紋;而純真的孩子,眼睛裏像是注滿澄澈的湖水。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內心情感,會在不同的部位中表現出來。對此,我們應細致入微地進行觀察,繼而根據文章中心表達的需要選擇合適的部位進行細膩刻畫。

如:高爾基在《童年的朋友》中就選擇了外祖母的“眼珠”來刻畫。“她微笑的時候,那黑得像黑櫻桃的眼珠兒睜得圓圓的,閃出一種難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外祖母開朗的性格,年輕、明朗的心態,就得到了強烈的表現。

二、關注不同人群的眼睛

千人千麵,眼亦如此。不同年齡段的人物,有不同的眼睛,不同的眼睛,能夠表現出人物的不同心理、情感和性格特征。如:程海在《三顆枸杞豆》一文中,用“那兩隻眼睛,像開得大大的窗戶”,刻畫出一位身患大病將離開人世的三叔的形象,頹唐、虛弱、消瘦,在“大大”一詞中彰顯得淋漓盡致。而王安憶在《我們家的男子漢》一文中寫道:“耍起來,眼神都恍惚了,十分逗人。”一個“恍惚”,就將頑皮可愛的男子漢細膩地表現出來。同樣是刻畫孩子,魏巍在《我的老師》一文中卻注意到那是“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孩子是善於運用眼睛去觀察探究世界的,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包羅萬象豐富多彩的。如賈平凹在《月跡》一文中寫道:“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裏看見了小小的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