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如何培養小學中年級學生民族音樂感受能力(2 / 2)

根據“感知——表象——抽象”這一規律,通過眼、口、手的實踐去感知事物,獲得表象,借助圖像直觀、語言啟迪,從而形成和發展學生的知識結構。在民族音樂感受能力的培養中,讓學生通過看看、想想、聽聽、唱唱、奏奏等學習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並促使外部活動內化,豐富學生的知識構架。

三、培養小學中年級學生民族音樂感受能力的策略思考

(1)重組教材,開通課堂民樂欣賞中的對話性與參與性的主渠道。新教材的閃亮登場,無論在教學內容的編排或是教學活動的設計中都強調學生對民族音樂感受能力的培養。例如在三年級教材中民歌內容占教材的35%,民族器樂欣賞曲占28%,這為引導學生獲取更多的民族音樂的信息搭建了有利的舞台。培養以教材中的民族音樂賞析與學唱知識為主要內容,堅守課堂教學的主陣地,開通課堂的主渠道是引導學生感受民族音樂的最有效的途徑。

(2)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加強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聯係。迅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為創建現代化的音樂課堂模式注入活力。在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感受能力上,筆者認為可以充分利用音像製品和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音樂課本教材和課外民族音樂知識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同時,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賞析民族音樂的能力。欣賞時,教師要打破以往傳統教學中單純地聽與枯燥地講的單一模式,要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學習資源讓學生自主地搜集信息、整理信息。

(3)洋為中用,挖掘傳統民族音樂中的時尚元素。可以讓學生聆聽蘊涵民族音樂元素的流行歌曲,讓學生知道,美妙動人的旋律來自於民族音樂,讓他們自覺地關注音樂的母體,進而了解民族音樂的人文背景和藝術價值。

(4)搭建實踐舞台,在表現中升華對民族音樂的感受。通過校外的音樂和音樂活動來鞏固和提高學校音樂教學的成效,使課堂上的音樂教學產生延續性的效應是一個重要的途徑。為此,筆者鼓勵學生走出課堂,開展第二課堂,為他們搭起實踐的舞台,鍛煉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表現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有效地促進學生表演心理等綜合素質的提高。

弘揚民族音樂任重而道遠,作為一線的音樂教師,筆者深切地感受到新課程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行動。在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感受能力上,隻有教師認真地去麵對它,學習它,才能以飽滿的感情引導學生親近民族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