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時,阿羅約前往華盛頓的喬治頓大學攻讀外交事務和國際金融。她是當時班上70名學生中僅有的兩名女生之一。她的同學中還包括日後成為美國總統的比爾·克林頓。兩年後,阿羅約回到菲律賓繼續學業,她先後獲得馬尼拉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和菲律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畢業後,阿羅約在阿桑普申大學開始了教學生涯,後來成為一名助理教授。在學校,嬌小玲瓏麵容姣好的阿羅約備受學生和其他老師的關注,她的豐富學識和正直為人傾倒校園,成為學校的風雲人物。
堅強的父親
提及阿羅約就不得不提到她的父親菲律賓前總統迪奧斯達多·馬卡帕加爾。迪奧斯達多·馬卡帕加爾1961年至1965年任第九屆菲律賓總統。
菲律賓是實行總統製的國家。現在西方的製度分為兩種,一種是議會製,一種是總統製。在議會製度之下,立法機構內的多數黨,或是政黨的聯盟,都可以組成政府,由一名首相來領導。議會政府的製度起源於英國,今天歐洲的大部分國家、加勒比海諸國、加拿大、印度以及非洲和亞洲的許多國家(大半都是前英國殖民地)都實行這個製度。另一種主要的方式就是直接選舉一名總統,該選舉與立法機構無關。菲律賓和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法國、波蘭和美國就是實行的這種總統製度。
議會製與總統製的主要區別,在於立法與行政部門之間的關係。在議會製度下,立法與行政部門基本上是互為一體,因為首相和內閣成員都來自議會。一般而言,政府的任期都有指定的期限(例如四年或五年),除非首相在國會中喪失多數票,在這種情況下,政府便告垮台,國會又要重新舉行選舉。另一種選舉是,由國家元首(總統或立憲君主,其作用主要是象征性的)給予另一政黨領袖機會,以便組織新政府。
由於議會是最高統治機構,因此缺乏作為美國總統製特征的權力分立。議會製度必須倚重議會本身內部的政治動力,從而對政府的權力進行製衡。它們通常以單一而有組織的反對黨形式出現,以便“盯牢”政府,又或是透過多個反對黨派的競爭來製衡權力。
在總統製度之下,總統四年選舉一次,身兼政府元首與國家元首的職務。總統和國會議員都由人民直接選出,並有指定的任期。作為權力分立的一個組成部分,總統內閣的成員通常都不是國會議員。一般而言,隻有在犯了嚴重罪行或在任時瀆職,總統才會在任期屆滿前遭到撤職。假如總統所屬的政黨在立法機構中占大多數,其方案便可以輕易獲得通過,但與首相不同,總統不能倚仗自己的政黨是多數黨而留任。
迪奧斯達多·馬卡帕加爾就是在1961年由自由黨和進步黨的聯盟共同選舉為菲律賓總統。任期內他著重打擊政府內的腐敗和貪汙。為了刺激菲律賓的經濟增長,他采納了富有的顧問的建議,允許菲律賓比索參加自由的金融貿易,這個政策使菲律賓在他統治期間每年損失上百萬比索。他的改革政策被在參議會和眾議會中占多數的民族黨阻擋。1965年他在總統大選中敗給馬可仕。
馬卡帕加爾進入政治生涯前在馬尼拉當律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幫助反抗日本的占領。1948年他出任菲律賓駐華盛頓大使館的第二秘書。從1949年至1956年他當選為菲律賓眾議院議員,在此期間他三次當任菲律賓駐聯合國大使館的代表。1957年,菲律賓自由黨黨員的他出任菲律賓民族黨的卡洛斯·加西亞領導的政府的副總統。
迪奧斯達多·馬卡帕加爾在政治上的崛起完全依靠的是自己的實力,完全是打拚出來的。他出身貧苦,靠著勤工儉學讀完了大學,他是菲律賓惟一窮人出身的總統,因此被人們稱作“普通人的冠軍”。以後他做了父親也總是教導阿羅約,總統職位不是來享受的,這是一個你必須努力工作為了人民的公益而遭罪的工作。馬卡帕加爾出生在盧堡郊區,那是一個很悲慘的地方,有條街被嘲笑為“喀裏咳咳”的原因是大多數患結核病的居民整天咳嗽。這是又髒又窮沒有受過教育的農民被命定為終身務農,他們無望地一代接著一代,命中注定永遠是負債、貧困和疾病。
馬卡帕加爾沒有顯赫的家族背景為他提供政治上的優勢,也沒有雄厚的資金包裝自己,但他有極其優秀的口才。在阿羅約的相關傳記裏就記錄了他父親演講的一些故事:
“那個晚上天上下著雨:沒有幾個聽眾。他可以大聲地把心裏話都掏出來。他從童年的悲苦開始回憶,到青年時代的窘迫,再到畢業生代表的告別演說。由於他沒有衣服和鞋子穿,以至於無法出席小學畢業的畢業典禮。因為沒有錢付學費,他幾乎讀不成中學。他的母親養豬,他的祖母給人接生,送他進了中學。所有這些夢想歸納一句話:要終結國家的貧困。因為他明白貧困有多麼可怕,想到菲律賓的孩子們要過他從前過的日子就無法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