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的童年
菲律賓位於亞洲東南部,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省遙遙相對,南和西南隔蘇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峽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相望,東臨太平洋,西瀕南中國海。由七千多個大小島嶼組成,總麵積29.97萬平方公裏,是一個位於亞洲東南部的群島國家。其中呂宋島、棉蘭老島、薩馬島等11個主要島嶼約占全國總麵積的96%。
因為所處的島嶼環境,菲律賓台風、地震、火山爆發屢屢發生,而且菲律賓被稱為“世界綁架之都”,類似事件時有發生。但有一項統計說,在世界各國中,菲律賓人的快樂指數是最高的。無論是車水馬龍的首都馬尼拉,還是菲律賓的海島鄉野,你都能發現在這個有著“千島之國”美譽的國度裏,菲律賓人的輕鬆、悠閑、熱情,都是內心的自然流露。嬌小的阿羅約就在這樣複雜的環境下,履行著自己作為國家元首的神聖職責。
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1947年4月5日出生在菲律賓班詩蘭省的馬尼拉,她的父親是菲律賓著名的已故前總統迪奧斯達多·馬卡帕加爾,按照菲律賓的婚姻製度,“阿羅約”來源於其丈夫的家族,所以阿羅約在結婚前叫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馬卡帕加爾具有非凡的治國才能,在他擔任總統期間,菲律賓的國民經濟增長率在亞洲名列第二,僅次於日本。阿羅約的母親是一位為人厚道、醫術高明的醫生。
從1951年,阿羅約4歲開始,就跟她外祖母生活在菲律賓伊利崗地區的阿卡狄亞。伊利崗地處菲律賓棉蘭老島的原始森林地帶,當時還是一個很小的邊境小鎮。在這裏,她一直和外婆住到了8歲,快樂地享受著外婆對她的溺愛。
阿羅約是父親馬卡帕加爾和母親伊娃的第一個孩子。父親馬卡帕加爾早年是個公務員,馬卡帕加爾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政治讓我振奮,而她卻是能為我生活帶來溫情和快樂的小東西。”這個“小東西”就是阿羅約。馬卡帕加爾此前還有一次婚姻,並有兩個孩子,分別叫瑟洛和阿圖洛。所以當阿羅約出生時,她就成了家裏的寶貝、寵兒,父母和同父異母的兄長都非常寵著她,以致於很長一段時間,她都覺得自己是家裏的絕對領導。
不過,“小東西”4歲時有了一次“失意”。那年,她的小弟弟降生了。她突然發現,父母對她的愛轉移了。小阿羅約賭氣地跟著外婆到他們在棉蘭老島上的莊園裏度假,並且當父母去接她時還固執地不肯回家。
阿羅約的父母一直在馬尼拉工作、生活,為了兼顧孩子的學習,8歲時,他們終於把她接到了身邊並把她送進了阿桑普申女子修道院學校,這是菲律賓最大、最嚴格的學校,因此聚集著來自顯赫家庭的孩子。
雖然家境優越,阿羅約卻不想依靠家人的力量去成功。她從小就很懂事,很有抱負,成績也異常的好。小學畢業時,她是致告別辭的畢業生代表;中學畢業,她仍然還是。
她幾乎每科都能拿到好成績。她的科學和數學成績好,英語和加祿語成績也很好。到了大學,她的西班牙語還很棒。
阿羅約從小就喜歡讀書,在同學眼中,她聰明過人,做事一心一意,從不說廢話。作為女孩子,阿羅約從小也有很多的夢想,小時候她夢想當一名公辦學校的老師,後來又想當記者,當然這些夢想都沒有實現。
阿羅約從小生活得很平靜,但平靜的生活在她14歲的時候改變了。這一年,她的父親馬卡帕加爾當上了菲律賓建國後的第九任總統。
在此之前,父親馬卡帕加爾當過律師,後來成為馬尼拉的公務員,在學習和生活方麵對她和她的兄弟姐妹都很嚴格,但卻從來沒逼著他們從政。相反地,他雖然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但還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企業家,那也是他對他的子女們的期望。所以他總是鞭策孩子學經濟學,所以阿羅約她和姐姐都學了經濟,弟弟學的是管理,因為那是父親想讓她們成就的領域。阿羅約這樣評價她的父親:“我父親是個很可愛的人,總是和藹而有耐心。在這些方麵他和我母親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你沒有做好,我母親可沒有那種耐心。所以我和父親更親近,如果你的雙親一個嚴格,一個慈祥,你自然就去親近後者。父親一直都和我分享他的想法:闡明他的宗旨,解釋他作為政府官員的行為。事後我意識到,這對我將來的公共服務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當她的父親成為自由黨的領袖時,他們太窮以至於還沒有總部辦公樓。所以她的母親把車庫和地下室改裝為自由黨的辦公室。所以,阿羅約和她兄弟姐妹們玩耍的前院消失了,寬闊的院地被鋪平安上屋頂就成了自由黨的會議大廳。但阿羅約並沒有因此而傷心,因為她得到的交換是政治的劇場。放學以後,她跑到自由黨的辦公室去看他們的活動,或者在會議大廳裏觀看政治家們聚在一起做重要的決策。
隨著父親政治地位的提高,他們全家的居住環境也得到了很大的變化。到了14歲,她的父親成了總統,全家搬出弗羅倫特和勞拉街交界的家,住進了菲律賓總統府馬拉卡楠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