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九月,克拉克總於如願以償獲得連任,成為新西蘭曆史上絕無僅有的連任三任的總理。
勝在經濟有成就
克拉克能夠連任三屆總理絕非偶然,有著很多重要的原因,這其中,新西蘭經濟的成就是一個主要的原因。
新西蘭是一個島國,國內市場狹小,除農業外其它產業優勢並不明顯,地理上又相對邊緣,克拉克要改變其落後的經濟狀況絕非易事。是什麼樣的政策使得新西蘭經濟能夠在近五年中保持較快的增長呢?這還要從新西蘭的經濟曆史狀況說起。
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裏,新西蘭的經濟主軸是國際貿易,但傳統上一直依賴著少數幾樣農產品及英國這個單一市場,雖然這也造成了新西蘭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輝煌時期,一度該國平均國民所得是世界第三,在那個時代裏,生了孩子有牛奶津貼,上學有助學津貼,種種無止境的津貼,加重了財政負擔,政府扮演了照顧從出生到死亡且無微不至的角色。可是花無百日紅,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讓新西蘭的經濟受到嚴重打擊,英國的加入歐洲共同市場,使新西蘭的農產品苦無去路,更似雪上加霜,通貨膨脹更高達百分之二十,使這塊世界最後淨土的經濟陷入穀底,一度國家有破產之虞。
所幸的是25年來,經由政府及民間有識之士認清了這個小國無力負擔無止境的社會福利,所以新西蘭除了致力於立法減少各項福利支出,也成功的使其產品適應市場多元化。雖然新西蘭仍是世界上高效率的乳製品、肉類和羊毛主要生產國,但現在有一半以上的外銷產品來自其它行業。1998年資料顯示新西蘭主要輸出市場依次為澳、日、美、英、韓;主要進口市場依次為澳、美、日、中、英,進口產品主要為汽車、電腦等工業產品為主。95年至98年,每年進出口總額超過440億新幣。
由於地理位置鄰近澳洲,我們可以發現無論進出口值澳洲均占第一,所以與澳大利亞的區域結合也擴展了新西蘭的經濟基礎,根據澳新經貿促進協定(CER),新西蘭的貨品及服務業可以和澳洲自由貿易,結合成一個超過兩千萬人口的單一市場。此外,新西蘭亦積極加入國際經貿組織(WTO)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OECD),其前任總理摩爾(MOORE)先生更為現任WTO主席,以期能更廣泛的促使貿易自由化,並積極的幫助亞太地區其它國家加入此組織。
經濟型態方麵:
第一類產業。
由於農業占國民生產毛額的6%,初級產品的外銷(肉類、羊毛、乳製品、林業產品、園藝產品及漁業)創造了相當的外銷利潤。新西蘭以高品質農業產品享譽全球是基於:具有科學研究與發展的傳統使用先進技術改進品種電腦化的家庭農場管理係統得天獨厚的溫和氣候與豐沛的雨量沒有汙染的自然環境新西蘭農產品在政府不補貼的情況下,銷往世界各地,這一優勢在各國政府加入世界經貿組織(WTO)後更加明顯。除此之外,農業界致力於利用先進的處理技術,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
傳統的產品,主要為羊肉和牛肉、羊毛、牛油、乳製品以及皮革。在純種賽馬外銷開發成功之際,新的畜牧業如養鹿與鴕鳥亦日益重要。
水果方麵,除奇異果與蘋果在國際上享有盛名外,櫻桃也是讓人垂涎欲滴的項目。新西蘭的葡萄酒除了多次在各項國際比賽中贏得大獎,外銷總值十年來已增加五倍。
此外,新西蘭地處海角,擁有世界最大的獨立經濟海域和豐富的海洋資源,海鮮是一個重要的外銷收入來源。新西蘭也有理想的水產養殖條件,主要養殖鮑魚、牡蠣、淡菜和魚。
林業是以可循環種植和采伐的新西蘭輻射鬆為基礎。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軟木資源集中地之一,它以快速的成長周期與先進的造林著稱。在全球木材日益短缺之際,新西蘭的林業持續性的產量更加顯現其價值。
第二類產業:
新西蘭有多元化的製造業,製造業的產能超過國民生產毛額的20%,雇用的人員占就業人口的18%。由於人工成本的日漸提高。
各類勞力密集的產業已相繼退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各類技術專精的產業,有些製造業的特殊領域,甚至居世界領導地位。
由於經濟自由化和出口導向的策略製造業在創新、反映市場需求的能力、策略管理及品質管理上,已具備國際競爭力。由於技術勞力的高水平與相對低廉的工資,生產力已迅速成長,獲利率亦向上攀升;而且由於政治安定,政府清廉與治安良好,所以有許多國際公司在此投資質量高的特殊精密產品,外銷世界各地,並廣受好評。其外銷項目包括:電腦零組件、工業用冷凍設備、高級遊艇及海空航運設備、特殊保健設備、高級木製家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