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美國國務卿康多莉紮·賴斯;世界上最有權利的女人(2)(2 / 3)

布什向戈爾巴喬夫總統介紹他這名能說一口流利的俄語的助手時,不無得意地說;“這是我的首席外交顧問賴斯小姐,我了解的蘇聯情況都是她告訴我的。”

在1991年蘇聯解體時,賴斯協助布什製定了很多緊急應變措施,最重要任務之一是取得克裏姆林宮新主人葉利欽保證,蘇聯龐大核武力量將從哈薩克斯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撤回俄羅斯,集中由俄軍控製,消除核武器大擴散的優慮。從此,美國變成世界土惟一超強。1991年,老布什被克林頓趕出白宮,賴斯自然也就失去了在白宮的靠山。但這樣的知名才女隻有“下崗”,不會失業,多家教學研究機構爭著聘任她,麵對一大堆邀請函,賴斯情有獨鍾,她第三次來到斯坦福大學,那裏早就有一個僅次於校長的位置——教務部長在等著她。這是破天荒的安排。在斯坦福大學的曆史上,從來沒有任何女性擔任過這一職務,更不用說是有色人種,而且還這麼年輕。她在她的領域裏創造了第一,那年她才三十八歲。

很快,賴斯以非凡的才智和嚴格的管理風格著稱於斯坦福大學。可是,賴斯並不滿足於大學內的研究,她把教育與科研當作產業來做,利用自己結識的政界和學術界的老關係,與人共同建立了一個名為“新一代中心”的業餘研究機構,該機構與雪佛龍公司、福特基金會有良好的合作關係。

自躍入政壇後,賴斯還同政界名流保持著密切的聯係。賴斯結交的知己都是美國外交界的巨頭,如布什、斯考克羅夫特、舒爾茨等。這無疑是她的幸運,但更重要的是,賴斯靠的是自己的魅力,把這些巨頭吸引到了自己的身邊。跟隨賴斯多年的助手評價說,賴斯思路清晰,抓問題準確,闡述能力極強,博學勤奮……還有,她絕對效忠上司,對上司的想法了如指掌,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她由此贏得了許多知名外交家的尊重。可以說,賴斯是“能在強有力的男人中巧妙周旋的人”,這為她在美國政壇上的升騰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一次跑步使她成為布什的“家庭教師”

在為斯坦福大學的事務奔波忙碌的同時,康多莉紮·賴斯一直同下台總統喬治·布什過從甚密,他們經常交換對國際問題的看法。賴斯還是美國著名的對外關係委員會成員,她根據自己在外交事務上積累的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寫了多本國際政治專著,其中多處征求了老布什的意見。

1989年12月,老布什總統與蘇聯元首戈爾巴喬夫在馬耳他舉行高峰會。與老布什同行的有國務卿貝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斯考克羅夫特等。當老布什把賴斯介紹給戈爾巴喬夫時,說“我對蘇聯的了解,都是她告訴我的。”戈爾巴喬夫以詫異的眼神及懷疑的語調說,“我希望你懂得很多。”

事實證明她一定很懂蘇聯,因為三個月後,東德舉行自由選舉;再過三個月,戈爾巴喬夫訪美;又過了四個月,德國統一;緊接著是波羅的海三國的獨立。對整個東歐的快速變遷,美國的相應對策主要出於賴斯之手。其中戈爾巴喬夫訪美,是由賴斯率領美方人士全程陪同。而1990年9月東歐各國領袖在莫斯科就德國問題簽署協議時,全場35人,隻有兩位女性,康多莉紮·賴斯是其中之一。

1990年5月31日,一支身穿18世紀陸軍製服的軍樂隊在白宮南側廣場列隊,禮炮鳴響,隆重歡迎蘇聯主席米·謝·戈爾巴喬夫。這是在當年夏天召開的三次具有重要意義的美蘇首腦峰會的第一次。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要討論德國統一及結束歐洲分裂問題。

當時,賴斯在老布什“智囊團”中負責對蘇政策。作為美方陪同團團長,賴斯陪同戈爾巴喬夫前往美國各個城市參觀。途中,在舊金山機場發生了令人尷尬的一幕。賴斯是陪同團中唯一的一名黑人。出於無法解釋的原因,一名美國特工居然想在出口處阻撓賴斯與代表團其他成員一起下飛機。這一場麵,在世界媒體麵前給美國社會種族關係的形象抹了黑。但是賴斯始終保持冷靜,她用行動證明了自己有能力處理這一切。“他就站在我麵前,與我對峙,”她回憶道,“這激起了我的對立情緒。”清點一下20世紀的80年代末到90年代所發生的國際大事,就知道賴斯趕上了多麼千載難逢的機遇:柏林牆倒塌、東西德合並、海灣戰爭、蘇聯解體……賴斯躬逢其盛,作為白宮裏唯一的全職蘇聯東歐事務專家而大顯身手。她經手了幫助波蘭進行“民主改革”,參與了對前蘇聯外交政策的製定,構建新歐洲政策……與她一道在國家安全委員會裏工作的歐洲事務主任羅伯特·赫欽斯不無豔羨地說過:“她是我們幾個主任中的第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