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韓明淑在美國撰寫博士論文,當時韓國正在進行第16屆大選,她參加了民主黨的創黨活動,從此開始了政治生活。在以全國區議員身份進入第16屆國會後.韓明淑第一年在環境勞動委員會工作,在各種國情審計中,她的專業性和誠實的品格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驗證了她的領導能力。
“要想成為領導,首先要具備調解能力,其次道德上要純潔,最後還要有專業性。”
不久之後,韓明淑被任命為環境部長,有幾個原因:成功完成了首任女性部部長職務;具有在社會活動中積累的相關環境工作的經驗;各集團在環境問題上的利害關係嚴重對立,需要通過對話和妥協才能繼續展開業務,韓部長在這方麵能力卓越;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條,盧武鉉的“參與政府”需要女性領導者。
接到任命後,為了盡快掌握人員和業務情況.韓明淑與課長級以上的幹部進行了1對1或1對2、1對3的討論,還經常親自去積案現場了解情況.在上屆政府出任女性部長時積累的經驗和在環境團體中活動獲得的經驗,以及國會環境勞動委員會的活動都對她掌握業務起了很大的幫助。就這樣.她隻用30天就全盤掌握了環境部的業務。
上任後,韓明淑將重點放在了解決水、空氣,垃圾等居民日常生活中能切身感受到的環境問題上.現在,公環部正積極解決京釜線(首爾一釜山)高速鐵路、北漢山貫通公路、京仁運(首爾一仁川)及新萬金開發等大型國家計劃項目中的社會矛盾。韓明淑認為,在這些項目上馬前,必須事先對開發資源還是保留資源等問題進行充分的討論和論證。努力形成社會合意。曆屆政府不注重事前提早就應該做出的努力,總是匆忙決定開啟各種工程,這是它們最終被推遲的最主要原因,由此帶來的經濟損失十分巨大。所以,韓明淑上台後,但努力推動建設一個能位國家計劃項得到合理實搞的體製。
"我計劃引進‘戰略環境影響評估’製。從環境部的角度來說,從決策初期開始就要通盤考慮項目指向的目標和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決定項目是否實施以及實施的方案。”
韓明淑對決策有著驚人的調整能力,從而推動計劃項目順利實施。韓明淑就任部長後,一心要製定“改善首都圈大氣環境特別法”.這部法律以淨化現在遭到嚴裏汙染的首都圈空氣為目的.提出了今後10年的應對措施。該法遭到開發部門——產業資源部、建設交通郎的強烈反對,遇到了很大阻力。但韓明淑部長沒有放棄,始終堅持對他們進行說服,最終出台了政府和議案。這件事至今仍被認為是政府各部門間調整達成合意的模範事例.表現出了韓時淑果斷堅定的意誌和靈活調整的手法。
曾打敗5屆元老議員
曾先後5次當選國會議員的李海瓚是韓國政壇著名的“師爺”,也是現任總統盧武鉉賞識有加的政壇紅人。他在韓國政界人際關係良好,曾擔任漢城市副市長、內閣教育部長官等職,有著豐富的從政經驗。在2002年的總統選舉中,李海瓚為盧武鉉出謀劃策,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是幫助盧武鉉競選成功的特等功臣。在前任國務總理高建辭職後,盧武鉉於2004年6月提名李海瓚為新一任總理人選。當時李海瓚不滿52歲,是繼1971年的金鍾泌之後韓國曆史上第二位“年輕總理”。李海瓚上任後,在推行盧武鉉的改革計劃方麵做了不少努力。
眾所周知,韓國政壇一向非平靜之地,黨爭激烈,風波迭起,因各類醜聞導致官場頭麵人物下台的事件屢見不鮮。盧武鉉上任3年來,已經有不少相當於副部級以上的官員引咎辭職,如前經濟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官李憲宰,前建設交通部長官薑東錫,前韓國駐美大使洪錫炫等等。
2006年的2月剛剛過去,韓國政壇又鬧起了一場不算小的“地震”。震源是在3月1日韓國獨立運動節這一天,舉國上下都在紀念反抗日本殖民統治起義87周年;而在同一天,韓國鐵路係統又發生了大罷工。當此火燒眉毛之際,國家領導本應殫精竭慮,全力應對,但有人卻發現,這一天總理李海瓚竟然沒有堅守崗位,而是在和一群商人打高爾夫球。
此事一經披露,立刻便被反對黨盯住窮追猛打,繼而又爆出這場高爾夫涉嫌賭球、賄賂等醜聞。盡管李海瓚迅速采取措施,企圖亡羊補牢,反省自己在“不適當的時間和不適當的人士打高爾夫球”,並接連3次向國民公開道歉,但仍無濟於事。麵對在野黨的強大攻勢和執政黨內部的壓力,3月15日,李海瓚不得不引咎辭職。事已至此,總統盧武鉉也隻得“揮淚斬馬謖”,接受李的辭呈。這樣,總理職位的“空缺”便為韓明淑的“脫穎而出”創造了條件。
盧武鉉從2003年2月上任後開始實行“分權型政府改革”,將總統的部分權力移交給了國務總理,因此自從前總理李海瓚因高爾夫球醜聞辭職後,盧武鉉施政時便“缺了一條腿”,他所推行的政策也因此受到影響。於是,選擇新國務總理便成為總統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