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韓國女總理韓明淑:以溫情改變世界(3)(1 / 2)

2003年7月2日,韓國統計廳公布了關於韓國女性在家庭地位、社會地位與經濟活動等方麵的《2003女性生活統計報告》。報告顯示,2002年韓國女性參與經濟活動的比例達49.7%,這表明近半數的女性已走出家庭,參與社會經濟活動。在司法考試合格者中,1990年女性僅占4.0%,而2001年則已增加至17.5%。韓國女性在一些高級公務員、醫生等熱門職業領域,女性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加。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中,韓國女性對於政治參與積極性不高,從而導致行政機構中女性比率很低,在高層任職者更是鳳毛麟角,且與世界的平均水平與共同呼聲相比,仍略顯不足。如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婦女大會通過的《行動綱領》提出,至2000年政府、立法等各級部門女性比率應達到30%的水平。並且指出:如果各級決策部門沒有婦女的積極參與,沒有吸納婦女的觀點,就不可能實現平等、發展與和平的目標。但2000年全球女國會議員的平均比率為13%,而韓國隻有5.9%。

韓國國會中女性比率與女性擔任高級職務等方麵也是差強人意。如第一屆到第十六屆國會中,共有101名女性當選為議員,在全部3805個議席中,女議員僅占2.65%。而在高層政治領域,女性的麵孔百年難得一見,即使出現也是曇花一現,好景不長。1960年撲永順競選總統,在間接選舉的253張選票中僅得一票;1952年和1960年韓國婦女國民黨的候選人李永信競選副總統,兩次得票極低,分別為2.6%和0.9%。直至2000年,韓國總統金大中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提名梨花女子大學校長為新政府總理,但夭折於國會的否決之下。

在係列的失望之後,韓明淑終於在今年獲得了曆史性的機遇,實現了韓國女性政治參與和社會地位提高的劃時代突破。如此看來,韓國女性的社會地位盡管差強人意,但仍處於一個上升的趨勢之中。而且,關於女性政治教育與培養的呼聲也漸為強大,如淑明女子大學校長李慶淑於2005年建議實施一項領袖培訓計劃,使女性在韓國社會各界領導人,如政治領袖和商業總裁中比例在2020年左右達到10%。盡管如此,不可否認的是,韓國的社會政治環境中,製約女性社會地位提高與政治參與程度的一些因素仍然存在。

韓明淑順利登上總理寶座,既填補了韓國高層權力的空缺,也為韓國女性參政樹立了一塊裏程碑。在韓國,盡管任職於基層政府和民營部門的婦女日益增多,但當選高級官員的婦女仍屬鳳毛麟角。根據韓國政府公布的數字,在2002年地方選舉的4000多名議員和市長等官員中,婦女僅占3%。韓國建國以來,先後產生了42位國務總理,卻沒有一位女性。在很長時間內,韓國政府內高職位的女性鳳毛麟角,更不用說女性當總理了。2002年7月,韓明淑的學長、前梨花女子大學校長張裳被提名為總理,結果遭到國會否決。有人分析張裳競爭總理職位失利的原因,認為成年女性不應走上政治前台,而應回到家庭。從張裳的失利到韓明淑的成功,顯示了韓國社會對女性參政有了新的認識。韓明淑出任韓國第一位女總理,預示著韓國由男性主宰的政壇將發生更多、更徹底的變化。在總理提名得到批準後,韓明淑表示:“我將盡力使我們那種充滿矛盾衝突的政治文化變得更加和諧,更富人情味。”有人說,正是韓明淑身上那獨特的女性魅力“讓人找不出反對的理由”,因此對她的提名才一帆風順,沒有遭受太多阻礙。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韓國婦女正在逐漸改變“圍著灶台轉”的傳統習慣,能夠“上得廳堂,下得廚房”。韓國婦女參加工作的比例由過去的3成提高到7成以上,越來越多的婦女走向社會,改變著社會對婦女的偏見。現在,韓國政界已在談論什麼時候出現一位女總統。韓明淑就任韓國總理被認為是韓國女性社會氛圍與政治氣候改善的現實征候。

現在,這總統寶座終於被婦女“占領”,韓國前女法務部長官康錦實特意發表聲明說:“韓國出現第一位女總理表明,韓國向成為先進國家邁出了一步。新總理對全國女性都是一種激勵。”

“現在,太多男性穿著黑西裝了。全是黑色!讓我們女性來增添一些顏色吧。”幾年前,當韓明淑剛剛從女權運動步入韓國政壇的時候,她這樣說。如今獲得國會批準,韓明淑成為韓國建國近60年來首位女總理,由此也將成為男性主導的韓國政壇最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