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芬蘭女總統塔爾婭·哈洛寧:從單身母親到一國之君(2)(3 / 3)

“把芬蘭帶上世界舞台”這是塔裏婭·哈洛寧女士在總統就職儀式上的宣言。她不是僅僅這麼說而已,早在她擔任總統以前就這麼做了。1995年到當選總統時為止,一直擔任外交部長,正值芬蘭加入歐盟,回歸西方,在外交舞台上大顯身手之際,外長所起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這位內政外交無不嫻熟的女性當總統實屬水到渠成,而對芬蘭人民來說,選舉這位曾經是單身母親的女士做自己的總統也確實是幸運之舉。

2003年3月,芬蘭實施新憲法,總統被剝奪了大部分內政方麵的權力,最主要的職責是掌管外交事務。在內政方麵,總統被剝奪了大部分權力,總統隻能根據議會的提議任命總理;在外交方麵,總統不再具有單獨決定外交政策的權力,而由總統和內閣共同負責外交。盡管如此,總統最主要的職責仍然是掌管外交,在芬蘭外交和安全政策方麵仍起著重要作用。在哈洛寧擔任總統期間,芬蘭進一步加強了同其鄰國,特別是與俄羅斯的關係;同時,哈洛寧個人也一直與芬蘭鄰國、歐盟其他成員國以及美國和中國的領導人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而哈洛寧是芬蘭第一位女外長,擁有5年的外長經曆,她在那時就已經顯露出過人的外交才能。

1999年7月至12月,芬蘭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哈洛寧作為輪值國主席在國際舞台大展身手,為芬蘭贏得了“小國辦大事”的美譽,這讓注重樹立國際形象的芬蘭人非常看重。輿論認為,哈洛寧任總統後,芬蘭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將不會出現明顯的變化。她主張芬蘭繼續奉行現行的外交與安全政策,即在軍事上不結盟和進行可靠的獨立防務。她強調加強國際合作,特別是在歐盟內的合作。她表示芬蘭將繼續同其所有鄰國保持友好的關係,她希望繼續發展同美國的良好關係,並加強與中國在各領域的友好合作。

在外交上,芬蘭這個人口500多萬的國家,是否加入北約一向是芬蘭人民十分敏感的問題。在目前芬蘭大多數公民持反對態度的情況下,哈洛寧在北約問題上也持謹慎態度。哈洛寧認為,加入北約是今後芬蘭在安全政策方麵的一個選擇,芬蘭有可能在未來加入北約,但目前還沒有這個必要。

在這屆總統過程中,哈羅寧表現出色,得到了芬蘭人民的肯定,於是哈羅寧決定繼續競選連任,2006年1月29日晚,哈洛寧在第二輪投票中以51%對49%的支持率擊敗聯合黨總統候人、前財長薩烏裏·尼尼斯托,獲得連任。

但是這次連任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是暗潮洶湧,2006年1月15日,在第一輪投票中,哈洛寧僅贏得了46。4%的選票,未能超過半數,不得不和獲得24%選票的尼尼斯托在第二輪投票中一決勝負。盡管哈洛寧在第一個回合中領先對手20多個百分點,可第二輪選舉卻並非沒有懸念。選舉前的民意調查顯示,哈洛寧的支持率為51%,而尼尼斯托因獲得了第一輪分散在其他候選人身上的大部分選票,其支持率已快速上升到49%。芬蘭媒體在投票當天還發表評論說,總統之爭結果難料。

最終的選舉結果和民調基本吻合,在總共314萬選民中,哈洛寧隻比對手多出11萬張選票。

“我是全體芬蘭人民的總統。”這是哈洛寧在此次總統競選中說。

大多數芬蘭人認為,哈洛寧之所以連任總統,這不是偶然的,這主要是因為她是一個正統的芬蘭人,符合芬蘭公民的意願——可信、寬容和公正。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原因:

首先,哈洛寧在這次總統競選中提出一個響亮的口號:“我是全體芬蘭人民的總統。”她強調,在她第一任總統的6年期間,一直以全體芬蘭人民的總統的名義行事。大多數芬蘭人認為,哈洛寧是一個正統的芬蘭人,最符合芬蘭公民的意願――可信、寬容和公正。在她擔任總統的6年中,芬蘭更為注重平等和社會公正。作為平民出身的國家元首,哈洛寧十分注重貼近普通百姓,並富有同情心。

哈洛寧在這次競選中提出的維護北歐國家福利社會、平等、社會公正等口號博得選民的好感。近年來,芬蘭國內的收入差別在增大,出現新的貧困現象。哈洛寧主張社會公正和解決貧困問題,強調在經濟、地區以及性別等方麵的平等,並極力主張維護現行的福利製度。哈洛寧認為,安全的福利社會為芬蘭公民提供服務,保證人們普遍享受到社會保障和社會保健服務,受到良好的教育,並為每個人提供就業機會。同時,她給人以頑強、自信的形象,贏得了芬蘭廣大選民,尤其是婦女的廣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