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網線損分析及降損措施的探討(2 / 2)

具體來說,無功補償按補償方式可分為集中補償和分散補償。

(1)集中補償

在變電站低壓側,安裝無功補償裝置(電容器),安裝配置容量按負荷高峰時的無功功率平衡計算,安裝電容補償裝置的目的是根據負荷的功率因數的高低而合理及時投切電容器,從而保證電網的功率因數接近0.9,減少高壓電網所輸送的無功功率,使輸電線路的電流減少,從而降低高壓電網的網損。

(2)分散補償

由於電力用戶所使用的電器設備大多都是功率因數較低,例如工廠的電動機、電焊機的功率因數更低,為提高功率因數,要求大電力用戶的變壓器低壓側安裝電力電容器,其補償原理與變電站的無功補償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用戶就地補償采用隨機補償,利用無功補償自動投人裝置及時、合理地投切無功補償電容器,保證10kV電網的功率因數符合要求(接近0.9),從而減少10kV配電線路的電能損耗。例如:10kV線路末端進行無功補償,如補償前0.7到補償後功率因數達到0.9,經過補償後,電能損失減少了39.5%,節能效果可見一斑。

3、降低導線阻抗

根據電阻公式R=ρ·L/S,其中ρ為導線電阻率,L是導線長度,S是導線截麵積,可以看出,導線線徑越大,電阻越小,導線線徑的大小直接影響導線電阻的大小,由此,可根據導線允許載流量和導線所帶最大負荷,選擇導線截麵,截麵積小的線路電阻和電抗大,在輸送相同容量負荷情況下,其有功和無功損耗大。目前,在配電網特別是農網中,部分線路線徑截麵小,負荷重,導致線損率偏高,合理采用線路供電半徑和導線線徑,降低導線阻抗,通常來說,35kV線路的供電半徑一般應不超過30km;10kV供電半徑應根據電壓損失允許值、負荷密度、供電可靠性並留有一定裕度的原則進行確定;而對低壓0.38kV和0.22kV線路,供電半徑宜按電壓允許偏差值確定,但最大允許供電半徑不宜超過0.5km。

此外,配電網中還存在相當數量的高耗能配電變壓器,其空載損耗P、短路損耗P、空載電流百分值I%、短路電壓百分比U%等參數偏大.根據這些情況,應抓緊網架建設,強化電網結構,並按配電網發展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分期分批進行配電設施的技術改造,更換配電網中殘舊線路、小截麵線路以及高耗能變壓器。

4、提高用電負荷率

供電係統的用電負荷率如波動較大,將影響供電設備效率,而且會使線路功率損耗增加,因此,合理調整用電負荷,努力提高用電負荷率,可有效降低線路的電能損耗。因為負荷電流波動幅度越大,線損增加越多。當線路在一段時間內負荷較大,而在另一段時間內負荷較小,甚至沒有負荷時,線損將成倍地增加。因此,加強負荷管理,實現均衡用電時降低線損的有效措施。

四、結語

線損管理是電力部門提高供用電水平,開展優質服務的一項重要舉措。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電力負荷增長需求日益緊張,努力降低電能損失和功率損耗,降低線損率,提高電力能源的綜合利用率。

參考文獻

[1]遊德忠.針對10/0.4kV配電網線損率高問題的解決方案[J].廣東科技,2011.16

[2]劉鈺等.降低農村配電網損耗的措施與實例分析[A].四川省電工技術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