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應用能力為導向的財務管理課程體係建設的探索(1 / 3)

以應用能力為導向的財務管理課程體係建設的探索

科技專論

作者:楊懷宏 李雪芬

【摘要】現代企業更青睞高素質、應用能力強的理財專業人才。高校本科教學必須適應市場需要,對財務管理課程體係進行改革,完善財務管理教育,不斷為市場培養專業人才。

【關鍵詞】財務管理專業;應用能力;課程體係建設

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與難點。具有應用能力的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是既應通曉財務核算的技術、方法和財務管理程序,具有嫻熟的業務操作技能,更應從戰略上精通企業理財之道,具有整體的運籌謀劃能力的專業理財人員。因此高校應以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對課程體係進行改革探索。

一、當前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財務管理專業在1998年被教育部設置為一個獨立的專業,許多高校都設置了這個熱門專業,但由於各高校開設的時間較短,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係中尚有許多不完善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一)課程體係設置中缺乏專業特色

目前很多高校的財務管理專業在課程體係的設置中仍然在借鑒會計學和金融學,缺乏專業特色。存在課程體係龐雜、課程門數多、每門課課時少、各門課之間的係統性、層次性差等問題,沒有形成完整的課程知識體係。不便於學生完整地掌握專業知識,也不便於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

(二)課程體係設置中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很多高校在思想上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實踐課時比重較低;其次,實踐教學課程安排缺乏總體設計,沒有形成前後銜接、層次清晰的實踐教學體係;最後,從實踐教學的方式來看,沒有完整的校內、校外實訓平台,嚴重影響了實踐教學的質量。

(三)課程體係設置中追隨“考證”,輕能力

有些高校重視學生考會計係列的證書,如會計從業資格證、初級會計師等,重考證,輕能力,以考證為教學目標,在課程體係中設置考證相關的課程,使專業課程內容與考證內容保持一致,目的是讓學生在短期內通過各種資格考試,提高學生的考證通過率。職稱考試的內容與財務管理本科教學所掌握的知識還是相差很多,學生為了考證而學習,課程體係中讓學生多思考、多分析,提高實務操作能力、應用能力的課程不多。

二、以應用能力為導向的財務管理課程體係設計的原則

基本思路:在進行課程設置上堅持以綜合能力、素質培養為主線,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尋找知識、能力、素質教育的統一規律,全方位、多視點地構建規範、完善、相對獨立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係。

(一)樹立新理念,設置新體係,突出專業特色

地方本科院校要樹立應用型人才培養新理念,對財務管理專業開設的課程進行整體規劃,製定人才培養方案。由學校聘請企業的財務高層和高校中的專家教授一起組成專業建設委員會,構建以紮實的會計知識、廣博的金融學知識以及精深的財務管理知識和以財務核算、財務分析和決策、資金運營為核心運用能力的綜合課程體係,根據知識結構的層次性和財務崗位群的需要,層層分解,確定從事財務管理這一職業所應具備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明確培養目標;然後,再由學校組織相關教學人員,按照教學規律,將相同、相近的各項理論知識、實踐能力進行整合歸納製定以應用能力為導向的課程體係,分成理論和實踐兩大教學模塊,製定教學大綱、考試大綱和試驗大綱,依次施教,突出專業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