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應用能力為導向的財務管理課程體係建設的探索(2 / 3)

(二)體現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前瞻性

財務管理專業是與社會和經濟發展緊密相連的一個專業,高校通過校企合作等形式,關注企業對財務管理人才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及時更新本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方法。

(三)職業資格考試輔助嵌入課程體係

企業對財務管理人員有不同的準入要求,從事不同的崗位也有不同的資格要求,因此證書考試的內容可以適當嵌入課程體係,但不是主要的教學目標。在課程順序的安排由基礎到專業、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既注重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在就業中的資格準入,提供從事專業崗位工作的“入場券”,又注重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在未來工作中的職位提升,增強其社會適應力與職場的競爭力。

(四)注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

職業道德教育是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是為企業當家理財,管理涉及到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麵。財務管理工作這個特殊的崗位要求每一個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社會人文素養,熟知並能夠遵循經濟方麵的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規範。因此,應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到整個課程體係中去,塑造學生的職業操守。

三、以應用能力為導向的財務管理課程體係建設的實施途徑

以應用能力為導向的財務管理課程體係改革應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麵實施。

(一)構建理論課程體係

1、為提高綜合素質,設置基礎教育課程組

財務管理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專業,財務管理工作需要管理者具備很高的綜合素質即:政治素質、專業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文化素質、紀律素質等方麵。通過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塑造,綜合素質將轉化為組織和協調能力、應變和溝通能力、團隊協作和社交能力、心理承受和自我控製能力等綜合能力。隻有具備了以上的素質和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所以課程設置上必須相對應的開設政治理論、哲學類、文學藝術、自然科學、計算機、英語等課程組來提高綜合素質。

2、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設置專業基礎課的課程組

財務管理專業學生要有紮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就必須設置專業基礎課,包括: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原理、統計學、金融學、財政學、投資學、經濟法、稅法等課程。通過專業基礎課程組的設置使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掌握該專業相關的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知識。

3、為提高學生的執業能力,構建專業主幹課程組

專業主幹課程的開設是為了培養學生全麵係統地掌握深厚的專業知識,並具備從事本專業所應具備較完善的核心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財務管理原理、財務會計學、財務報表分析、管理會計、資產評估、稅務籌劃、財務管理電算化、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等課程。

4、為拓寬學生視野,開設專業選修課程組

開設專業選修課的目的是為了完善學生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麵,了解財務管理研究前沿動態。主要包括財務管理案例分析、財務診斷、風險管理、國際財務管理、、內部控製、財務理論專題、高級財務會計等課程。

(二)構建實踐課程體係

1、轉變觀念,構建多元化的實踐教學體係

實踐教學是將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財務管理專業老師應積極轉變觀念,樹立“富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熟練掌握財務管理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並能運用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對企事業單位實際發生的業務進行靈活分析和解決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的理念,構建以應用能力為導向的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