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教學體係包括實訓(基礎實訓、專業實訓和綜合實訓)+實習(認知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國家承認的資格認證培訓三個部分。三個實訓是逐步遞進的。基礎實訓主要從專業的角度出發,重視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養,主要有會計手工實訓;專業實訓是全麵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全麵運用所學的知識,結合財務軟件處理企業經濟業務,使學生能夠掌握從事本崗位工作的實務操作,主要有成本會計學實訓、會計電算化實訓、ERP沙盤實訓、審計實訓、稅務實訓;綜合實訓是在學生畢業前,針對學生的就業,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實習是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一環,專業實習作為一種“親驗式”實踐性教學方法,其精髓在於促使學生主動實踐、親自操作、勤於思考、善於決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是學生初步認識社會實踐、了解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實訓教學環境
實驗室是實踐教學的硬件保障,也是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高校應為實驗室建設提供足夠的經費支撐,建立會計手工模擬室、ERP沙盤實訓室、財務管理綜合實訓室,目的在於讓學生不出校門,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親身感受較為係統的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讓學生在模擬活動、方案設計、角色扮演中,真實地感受到賬務處理、資金管理的真諦,培養實戰能力。為保證實訓效果,實訓室還應配備必要的財務軟件、實訓指導書以及完整、真實的財務管理各環節的操作文件資料。
3、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
各高校應加強校企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應在畢業前到企業、會計師事務所、投資公司等單位進行頂崗實習,將所學專業理論知識與財務管理實踐相結合,熟悉企業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管理製度,進一步理解、消化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加強實訓教師隊伍的建設
實訓教師是保證實訓教學質量的軟件保障。學校必須加強對現有實訓教學人員的培養,並製定相關政策,吸引高水平理論的教師從事實訓教學工作。學校也應為實訓教師參加培訓、進修、研討、考察交流等活動提供各種機會,調動實訓教師的積極性,並促進實訓教學水平的提高。
5、引入職業資格證書製度,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針對企業財務崗位都有準入製度,高校根據國家對職業資格鑒定的要求設置相應的課程,並加強技能訓練,理論教學課程應綜合本專業的應知部分,實踐教學環節應融合本專業的技能部分。通過正常的理論和實踐教學,經過考核與鑒定,獲得相應的資格證書:會計證和助理會計師證,使其綜合能力更接近用人單位的需求,從而提高其就業能力。
6、組織或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型的學科競賽,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財務管理專業還應每年組織“ERP沙盤大賽”、“會計手工做賬大賽”,使學生的課外活動與專業理論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諸如“挑戰杯”等比賽。學生通過參與各種競賽,提高學習的興趣,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