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章、大敵前閹黨退兵,寧前道智破奸計(1 / 3)

寧遠戰事急報通過驛站像長了翅膀一般當晚便飛進了京城,皇帝和大臣連夜上朝,事出緊急朝堂上下慌作一團,是退是守全然沒有主意。以兵部尚書王永光為首的主張守城戰,魏忠賢雖未親自出麵,但以其為首的怕事閹黨紛紛支持回守兵海關。

兩派臣子在皇極殿(清朝稱為泰和殿)中爭得麵紅耳赤,直爭到三更尚無定論。天啟帝昨日先是在紫禁城中做了半天木匠活,後來又與九千歲和客夫人去遊園飲宴,早架不住這連夜論戰,眼見這幹臣子沒完沒了便起身道:

“批紅發回給遼東經略,就說此事事關重大須謹慎區處。”表麵上看皇上的意思是讓遼東經略自己區處,實際上卻已經下了退守旨意。首先遼東經略高第就主張退守,其次司禮秉筆太監又是魏忠賢,司禮監秉筆平日是給奏章批紅的太監,相當於把此事交給了閹黨。

如此一來寧遠完全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袁崇煥因為心係著寧遠安危一夜無眠,一早又連發了兩封信給山海關前屯守將趙率教和山海關守將楊麒請兩人出兵相助,兩人早得到高第授意寧可棄城不可進兵,兩道信函一去便杳無音信。

第三日一早接到北方探子來報:**哈赤率諸王大臣,統領13萬大軍,號稱20萬,向寧遠攻來,由於北方諸城均早按高第之策將原駐守軍都撤到了關內,後金之兵如入無人之境,八旗軍連陷右屯、大淩河、錦州、小淩河、鬆山、杏山、塔山、連山等八座城堡,未遇任何抵抗,敵軍長驅直入徑奔寧遠而來。

袁大人命人將寧遠城外糧草、房舍、牲畜、百姓等全部轉移入城中,又命人在城牆上架設大炮。正在安排部署,關中高第急報傳來,命寧遠全城將士迅速撤回關內。原來高第早要發出此文,隻是知道袁崇煥要堅守,臨近戰事再發出來先亂他的軍心,軍心一亂寧遠必然丟失,如此正好印證了自己退守之策的高明。

袁崇煥正在整兵,看完這份急報當場大怒道:“大敵當前,急撤無異於投降,袁某已經說過,袁某在寧遠在,寧遠破袁某亡。我昨晚已經告知趙率教和楊麒,軍中任何人逃回前屯和山海關者斬;守城之時官兵亂自行動和城上兵下城者斬;敵進避艱險逃亡者斬。”將急報當場撕成了碎片。

在場的將士聽他這幾個斬字說得斬釘截鐵,頓覺得豪氣幹天,一起大喊道:“誓與寧遠共存亡。”

不一日後金軍便西渡遼河將寧遠包圍,隻見八旗軍布滿整個遼西平原,往來絡繹首尾莫測,劍戟似林旌旗蔽日,看到這漫山遍野的敵軍城上將士不禁暗暗有些心驚。

袁大人披著戰甲帶著子謙和素女門各人登上城牆,他站在炮樓上向眾人道:“大敵當前,寧遠城上各位將士,今日你我已無退路,袁某今日取銀二萬兩置於這城牆之上,勇敢退敵者無論軍階賞銀一錠,臨陣逃脫者殺無赦。”

城牆上各咱將士聽了齊聲歡呼,袁大人讓人去府庫中取來銀兩,這些銀兩也是那日子謙送他的白金所換,今日不用隻怕以後也用不著了。

他向子謙抱拳道:“勝負在此一役,多謝王兄弟這些銀兩。”

子謙回了一禮:“與袁大人舍身為國比起來,小生區區錢財何足掛齒。”

兩人正說話卻見城下從遠處奔來一群人,城上將士正要搭箭射殺卻被袁大人製止,待跑近方才發現是漢人邊民,袁崇煥命人打開城門將人放進來,隻是要求將這些人一一控製並不許與城中他人接觸。

袁大人下了城牆去見這些被虜漢人,子謙在民眾當中竟發現了段義山,隻見他麵黃肌瘦,身上盡是風塵之色,站在人群當中精神萎糜振看上去一下子老了十歲一般。

“義山兄弟!”子謙驚呼一聲方才將他驚醒。

段義山抬頭看見子謙驚呼道:“王兄弟,原來你也在寧遠。”

子謙走過去與他搭臂相認道:“義山兄弟為何在這戰亂人群之中?”

義山沮喪道:“那日與兄弟相別,本想與我娘一道離開,卻不料她病情加重,隻能暫時棄了逃亡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