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奇特的個性心理(2)(2 / 3)

這種手段實質上是一種心理麻痹,使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顯得不那麼嚴重,以使對方更容易接受。

心理智慧:

當我們想要對方接受一種不容易接受的條件時,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在前麵放一個大的“煙霧彈”,這會使後來的真正目標,顯得不那麼嚴重,從而更容易被接受。

16.自我寬恕心理

人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定律解析:

如果問許多人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是壞人麼?”即使是說心裏話,也沒有幾個人會承認。

生活中的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大多數人都不認為自己是壞人。即使自己有不好的行為,也會為自己找到借口,或下意識地把責任推給別人。這就是“自我寬恕心理”。

生活啟示:

生活中做了壞事的人,總會給自己找借口。

比如,一個殺人犯殺了許多人,被抓獲後,對自己的罪行不以為恥,反而覺得是社會不公造成的。

又如,一個偷竊工廠原材料的小偷說:“我偷的是公家的,又不損害個人!”

一個搶了富翁的搶劫犯說:“他有的是錢,就一定是正道來的嗎,不搶他搶誰?”

這就是極為普遍的自我寬恕心理在作祟。

不僅僅是罪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對自己的錯誤,也都有自我寬恕的心理傾向。

對員工吝嗇的企業家會認為:“家業是我創的,資金是我投的,這年頭工作難找,我不讓你們失業就不錯了!”

打人的人說:“誰讓你罵我!”罵人的人叫道:“誰叫你踩了我的腳還不道歉!”

夫妻之間吵架,也經常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覺得自己付出的多,對方付出的少。

這是因為,人性中根深蒂固的特點是:發現別人的錯誤容易,看到自己的錯誤難。

而且當我們做錯了一件事,引起了一個不良後果,我們往往本能地想:“是不是別人的責任?”而不會首先想:“是不是我的過錯?”

我們首先會假定壞事是別人的錯誤造成的,經過仔細推理,發現不是人家的問題,才會逐漸認識到是自己的錯誤。而在很多時候,人是有偏見的,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自己也往往意識不到。也就是說,人很難站在客觀的立場上看待自己和他人。

心理智慧:

發現自己的錯誤並予以承認,是一種可貴的品質。荀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號召我們經常反省自己,發現自己的錯誤並改正。這樣我們才能進步,也才能承擔起應該承擔的責任。

17.厚臉皮效應

經常得不到尊重會降低人的羞恥感。

定律解析:

我們平時常說“×××臉皮厚”,而實際上,世界上並沒有天生厚臉皮的人。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每個人天生都是有自尊和羞恥感的。即使是嬰兒,從6個月大的時候,也能識別“好臉”、“壞臉”。大人逗他笑,給他好臉,他會笑;大人橫眉豎目,大聲吆喝,他會馬上哭。

可見人人都有自尊。

所謂“臉皮厚”的人,其實是由於後天得不到別人的尊重,久而久之,羞恥感逐漸降低而形成的。這就是“厚臉皮效應”。

生活啟示:

“厚臉皮效應”對教育的啟示最大。對於孩子,我們隻有重視孩子的自尊,才會使他有羞恥感,“臉皮兒薄”。臉皮就像手心的肉,如果經常磨它,就容易形成繭子,以後再磨,就沒有感覺了。

張老師脾氣不好,總愛批評學生。幾乎每個課間,他都把班裏調皮的學生叫到辦公室,大聲訓斥。久而久之,這些孩子逐漸麻木了,也不像開始時那麼怕他,有的還和他頂撞。

劉老師平時很少批評學生,學生對他反而比較敬畏。有一次,他偶爾批評一個學生,雖然語氣不重,聲音不大,可是被批評的學生竟羞愧地哭了。

這是因為劉老師比張老師更懂得“厚臉皮定律”。他知道隻有尊重孩子,孩子的自尊心才比較強,隻要輕微地批評,就能起到警戒作用。相反,如果批評過多,孩子的自尊心下降,以後的批評就很難奏效了。

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如果無視孩子的自尊,動輒當眾辱罵、訓斥,日久天長,孩子就容易把批評當作“家常便飯”,不再臉紅,不再害羞,也就變成了“厚臉皮”的人。那時候,不僅孩子的心靈受傷,想再影響他也不像原來那麼容易了。

在其他人際關係中,也要注意這個效應的影響。

夫妻之間,有的剛結婚的時候相敬如賓,可是過起日子來,鍋碗瓢盆、柴米油鹽的瑣事,使他們經常發生矛盾。如果彼此都不克製脾氣,動輒吵得麵紅耳赤,久而久之,就會成為家常便飯,也就是彼此的羞恥心都降低了,而相互的感情也會變得非常疏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