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禮品包裝形式外,還要注意包裝上的圖案。送給委內瑞拉人的禮品包裝,不能帶有孔雀圖案。他們認為孔雀會帶來災禍,所以一見到孔雀,就會感到不安。由此類推,凡是與孔雀有關的東西,如孔雀羽毛,也被當地人視為不祥之物。日本人討厭裝飾著狐狸和獾圖案的禮品包裝,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狐狸是貪婪的象征,獾則意味著狡詐。在法國,核桃被視為不祥之物,給法國人送禮要避免用核桃圖案作禮品包裝。英國人則忌諱用人像作禮品包裝圖案。
語言禁忌
在送禮的語言上,東西方也有著很大差別。通常,東方人送禮時,在語言上表現得很謙恭,如中國人以前常說的送禮語言有:“區區薄禮,不成敬意,望笑納”;現在則常說“一點小意思,請別見外”等諸如類似的話。總之,客人較忌諱在主人麵前誇獎自己的禮品,尤其不能說出禮品的真正價格。但西方人對此無所謂,他們不僅可以當著主人麵誇獎自己的禮品,甚至在禮品中附上商店的發票,以便主人覺得禮品不合適時去調換或者出故障時便於送去維修。
各國送禮的禁忌
淵源的曆史長河造就了各國不同的文化。由於文化的差異,也就派生出了許多文化、習俗、宗教以及社會的不同。在久遠的曆史演變下,各國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現象。
由於摻雜著文化的、宗教的以及社會的影響,那麼送禮也演變成了一種比較複雜的禮儀行為。
現在許多學校有外國學生和老師,了解一下不同國家、民族的禮儀習俗,知道其中的禁忌,這對我們與他們的交往,特別是進行饋贈時顯然是有幫助的。
下麵,我們不妨領略一下一些國家的饋贈禁忌,以饗讀者,以便您了解。
日本人自視為“禮儀”之邦,故而他們有送禮的癖好!
日本人喜歡送名牌貨。他們常常采取這樣的做法:即送人以對其本人毫無用途的物品,那麼收禮人可以再轉送給別人,不至於壓在手中,造成浪費。別人收到轉贈物品仍可以再次轉送他人,但這個物品必須是名牌,這樣,便於別人轉送他人。
日本人講究送禮時要在包裝紙上寫上“粗品”二字以示客氣,像我國所說的“薄禮”一樣。商店裏也備有印著“粗品”二字字樣的包裝紙,供送禮入選用。主人設宴款待客人時也常說:“舍下簡陋”、“粗茶”、“粗飯”等等。乍看用語中“粗”字居多,其實說的都是些“細”話,反映出日本人素有的那種辦事細心周到的本性。
日本人認為接受禮物時就應當立即還禮。如無禮可還,哪怕是一張紙呢,也得放在送禮的容器中,以表達自己想還禮的心情。
當然也有例外:日本人認為生孩子後七天才能還禮,辦喪事時送禮在五七(35天)或七七(49天)之後,再還禮。
另外,他們對裝飾著狐和獾的圖案的物品也大為反感。他們認為狐狸是貪婪的象征,而獾則代表著狡詐。
去日本人家做客,攜帶的菊花隻有15片花瓣,因為隻有皇室帽徽上才有16瓣的菊花。
韓國人對初次見麵來訪的客人常常會送一些當地出產的手工藝品以示友好。
切記,要先讓他們拿出禮物來,然後你再回贈他們本國產的產品,否則,韓國人會生氣的喲。就是說要將送禮的主動權送給對方,免得對方尷尬。韓國人對“4”比較敏感。
美國人比較隨便。一塊兒在城鎮裏共度夜晚,送一瓶好的威士忌,或葡萄酒,也可以是烈性酒,一件高雅的名牌禮物是比較適合的。
在商務洽談的開始階段切忌送禮,以免美國人感到不適應,對談判不利,可以等到洽談結束時再送。
美國人送禮講究樸素,即使對外交往中送的禮物也別有心意而且讓人意外:一個美國大學生藝術團訪華與北京大學生藝術團交流,我們送給他們的是精美的彩絹扇,而他們回贈的則是挺普通的印著“You Are Number 1 With us”字樣的鑰匙串和一支在我們看來極普通的木製直尺。
美國人習慣聖誕節或生日贈送禮物。千萬別在13號,或與13有關的日子送禮,他們會不高興的。
在英國這個自詡紳士化的國度,有個漂亮的外表決定一切。應該避免感情的外露。
應送較為輕一些的禮物給英國人,否則他們覺得你可能有賄賂他們的嫌疑。
合理的送禮時機應定在用完晚飯後或一起到劇場看戲之後。英國人尤其喜歡高級的巧克力,添寶15年威士忌一類的名酒和永宜的鮮花。
英國人對於裝飾有客人所屬公司標記的禮品,他們大多數不會喜歡。
和法國人第一次相識送禮是不恰當的。再次相逢時,為了表達對他人智慧、才能的讚美,可表示親近,但不可太顯親密。
如果你應邀去法國人家用餐時,應捎去幾支鮮花——但絕對不能是加以捆紮的鮮花。
記住:千萬不可以送菊花給他們,因為菊花是葬禮上才用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