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饋贈的誤區與禁忌(2)(2 / 2)

法國人浪漫之極。給他們送禮物你要費一番腦筋,要送一件意外的禮物給他們,他們是會很高興的。

黑色和紫色是拉丁美洲忌諱的顏色,因為會使人聯想到四旬齋(也叫大齋節,封齋期一般是從聖灰星期三到複活節的四十天,基督徒視之為禁食和為複活節作準備而懺悔的季節)。

刀和劍是萬萬不能歸於禮品之類的,刀劍一向被他們視為對方要與自己終結友誼——“一刀兩斷”。

手帕也不可以送人,因為手帕與眼淚總是聯係在一起,哭總是不順或是悲傷,故手帕不宜為禮。

德國人認為“禮貌是至關重要的”。

給德國人送禮您可要小心了,他們對禮物的適當與否非常在意,包裝要力求盡善盡美。德國人是很挑剔的!

德國人不習慣將玫瑰送人,他們認為玫瑰是情人間的專利,萬勿送給主顧。德國人如應邀出去郊遊,主人應在出發前做好細致而周密的安排,不然你的德國朋友又要抱怨了。

兩人初次見麵,大有相見恨晚之感,互贈禮物屬於常情,但阿拉伯人不吃這一套,他們認為你是在行賄。

阿拉伯人忌諱將用舊的物品充當贈品送予他人,他們認為這是對他們莫大的汙辱。

阿拉伯世界禁酒,將酒作為禮物不但是不明智的選擇而且你可能會吃苦頭的。

他們喜歡你送他們辦公室裏可以用得上的物品。

你不能盯著他們的一件東西看,主人會認為你很喜歡,說什麼也會讓你拿走。盯住看別人的東西是不禮貌的。

阿拉伯商人喜歡你送給他們貴重的禮物。他們的回贈也會很昂貴的,但他們比較注重公開場合中的形象。

與日本人不同,阿拉伯人認為禮尚往來是關係到尊嚴的問題,不讓他們表現自己的慷慨是對他們的不尊敬,有可能危及你們彼此的關係哩。

阿拉伯人也愛“名牌”,喜歡比較有新意的禮物,對於價值連城的古玩,他們不是特別感冒,他們對知識性、藝術性的禮物也比較青睞,最好是二者兼備,就更讓他們喜笑顏開了,對於一般實用性的東西,他們則不大喜歡。

烈性酒和印有動物圖案的禮品他們是忌諱的,他們認為這些禮物包上有動物圖案的禮品紙其蘊意會帶來不幸。

您千萬不能給他們的妻子送禮物。這樣做是對他們妻子的侵犯,他們同時也會認為你侵犯了他們的隱私。送些可愛的禮物給他們的孩子,他們則認為你“夠哥們兒”。

伊朗這個國家嚴禁偶像崇拜。譬如,佛像一類形狀的東西都不可以膜拜,所以形似人類的東西,被禁止在家中當作裝飾品。

他們認為放在家裏天天看,日子一長便會形成“偶像崇拜”,那麼對佛便會不恭敬了。

在伊朗您千萬不能用洋娃娃作禮物,他們會覺得你瞧不起他們的宗教,這讓他們很惱火的。

總之,在交往過程中,人們總是要互贈禮物的。在各種場合中,儀式是最重要的,實質性的內容則顯得是次要的。

初次見麵就送禮在我國是正常的,但在國外就不大合適了。除非對方有意當場回贈禮物。就是說您要將送禮的主動權讓給對方,以免讓對方“兩手空空”的,多尷尬呀。

一大群人在場,您要送禮物給一個人是不禮貌的。要麼不送,要麼大夥都送,隻給一個人送禮物是不禮貌的舉動。最好的做法是等到您隻跟受禮人單獨在一起時再送是比較適宜的。

送禮時您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禮物不能太貴重。

太貴重的禮物讓人不安,還有“重禮之下,必有所求”之嫌。所以,一般送些紀念品、鮮花,給主人的孩子們準備些小玩具,這樣就比較合適,自自然然,也能博得對方的歡心。

其次,中國人常講的“區區小禮,不成敬意,拿不出手”等等這樣的話要避免。因為他們的習慣和我們不一樣,他們會覺得很不中聽,既然不好怎麼送給我,不是“涮”我嗎?

再有,禮物要有好的包裝。

您應該注意包裝的精美。千萬別用報紙等不雅觀的東西包,否則會給人一種敷衍感,以為你送禮的心不誠。

如果所購商品有價格的標簽,送禮之前要處理掉,別讓對方產生厭惡感。

還有,送禮時要落落大方。

不可偷偷摸摸的把禮物放在犄角旮旯裏,進門要麼放在顯眼處,要麼遞給主人,要麼在分別時交給對方。

最後,要注意接禮物時的分寸、禮貌。

收到禮物時不要覺得不好意思,說些“受之有愧”等讓別人不快的話。不如大大方方地收下,過分的推辭或禮貌性太強的推辭,極易讓對方難堪。收到禮物時,外國人喜歡馬上打開,否則讓對方覺得你沒有謝意,對禮物毫無興趣,所以收到禮物時,要盡快打開。

送禮人不妨幫助主人打開禮物,介紹一下禮品,這一點您也許會忽略掉。在這裏,我們提醒您要千萬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