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古今中外送禮故事(2)(1 / 2)

一件是鄧穎超長征時用過的蚊帳,雖已發黃,但保存得較好。過草地時,她身患瘧疾,這頂蚊帳伴著她的擔架走過了艱難漫長的路途。1957年,她把這頂一直珍藏著的蚊帳送給了上高中的侄孫周國鎮。後來,周國鎮將它捐贈給梅園紀念館。

另一件是1951年鄧穎超去柏林參加國際婦女聯誼會理事會時,蔡暢贈給她的一雙皮靴。一向勤儉的鄧大姐對這雙皮靴十分愛惜,20多年後,這雙皮靴除了靴底磨損了一些外,鞋麵毛色、光澤都如同新的一般。鄧大姐後來將這雙珍貴的皮靴贈給了她的秘書陳楚平。後來,陳的兒子將它捐給了紀念館。

第三件是在國共談判時,宋美齡贈給鄧穎超的羊羔皮衣,鄧大姐輾轉陝北,一直將它穿在身上。直到1949年建國初期,周總理陪同毛主席出訪蘇聯,行前,她注意到周總理警衛秘書陳元功穿得單薄,便將這件羊羔皮衣送給了他。回國後,陳元功一直珍藏著舍不得穿,後來便把它捐獻給梅園,以紀念鄧大姐的90誕辰。

互贈“和平”月季

1973年,一位美國友人欣斯德爾的夫人和女兒,帶著她丈夫生前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深情來中國訪問,特地給周總理贈送了一株月季花。欣斯德爾先生是1944年的美軍飛行員,抗日戰爭時期他在中國執行任務時受了傷,我遊擊區的人民救了他,並把他護送到延安,受到毛澤東、朱德和周恩來等同誌的接見,在延安一直住到抗戰勝利才返回美國。這次他夫人受他生前委托帶來的這株月季新品種,是一份凝結著中美人民文化交流心血的珍貴禮物。這種月季在英、美國家享有“月季皇後”的美譽,它在蓓蕾初放時花朵呈現淡淡的檸檬黃色,而到盛開時花色逐漸變深,花瓣邊緣出現粉紅色的紅暈,絢麗之中顯嬌豔,高雅華麗,令人神迷。

它是一種雜交的茶香月季。提起這個雜交新品種培育的曆史還有一段坎坷經曆。它的祖先原產於中國,200年前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血統。當時的歐洲月季品種,隻能在仲夏季節開花,花期短,抗病力弱,色香均不如中國月季。1789年四棵中國月季作為友誼的使者,從孟加拉灣漂洋過海,運往歐洲。據說當時英法兩國正在交戰,為了確保中國良種月季能安全地途經英國傳入法國,雙方商定由英國派海軍將中國月季護送過英吉利海峽抵達法國。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人弗蘭西斯梅朗幾經周折磨難,對這種珍貴月季良種進行多次繁育雜交,終於在1939年培育出雜交“茶香月季”。為了保護這一科研成果不受戰爭破壞,他把這個新品種遠渡重洋寄到美國,經美國園藝學家培耶之手在全美各花圃中繼續繁育。1945年4月,“美國太平洋月季協會”將這一新品種正式命名為“和平”。在“和平”月季命名的這一天,恰逢聯軍攻克柏林,是希特勒滅亡之日;而當“和平”月季榮獲“全美月季協會”金獎時,又正巧是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之日。這幾個天緣良機與雜交“茶香月季”的命名、獲獎與授獎是這樣的巧合,這就確確實實使它與人民祈盼的和平,結下了不解之緣,是名副其實的“和平”月季。

1973年欣斯德爾夫人千裏迢迢帶來的這種“和平”月季,作為和平友好使者,親自交給周總理,又回到了它的血緣祖先故土。它既象征著中美人民的深厚情誼,又是十分珍貴的高雅禮物,因而倍受鄧穎超同誌的重視,她親自把這株月季栽在院子裏。經過5年精心培育,於1978年5月19日,當鄧穎超同誌與其他中央領導同誌一起接見美國訪華團時,她又特地摘下這凝結著中美人民友誼的月季花送給美國朋友。她說:“這花象征著我們的友誼,開始是淡淡的,到後來就會逐漸加深了。”

無用卻是最好的禮

有一年,一位在哈佛大學任教的醫生到台灣南部極偏遠的小城去行醫,他醫好了一個窮苦的山地人,沒有向他收一文錢。

那山地人回家,砍了一捆柴,走了三天的路,回到城裏,把那一捆柴放在醫生腳下,可笑他不知道現代的生活裏,幾乎已經沒有“燒柴”這個需要了,他的禮物和他的辛苦成了白費。

但事實卻不然,在愛裏沒有什麼是徒勞的。那位醫生後來向人複述這故事時總是說:“在我的行醫生涯中,從來沒有收過這樣貴重、昂價的禮物。”

一捆柴,隻是一捆荒山中枯去的老枝,但由於感謝的至誠,使它成為記憶中不朽的財富。

麝牛“換回”熊貓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有“活化石”之稱,為各國人民喜愛。在生態環境惡化、僅存數量驟減的今天,顯得尤為珍貴。

大熊貓作為禮物贈送到國外,始於公元685年,中國皇帝武則天贈送給日本天皇兩隻。建國後,先後有23隻大熊貓作為珍貴禮品贈送給9個國家。

1972 年,尼克鬆總統訪問中國時,送給中國人民兩頭麝牛,作為回贈,中國送給美國人民兩隻稀有的大熊貓——興興和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