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會辦事(11)(1 / 3)

告別拖拉:我的時間我做主

美國商業精英鮑伯·費佛在他的每個工作日裏,一開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當天要做的事情分成三類:第一類是所有能夠帶來新生意、增加營業額的工作;第二類是為了維持現有的狀況、或使現有狀態能夠繼續存在下去的一切工作;第三類則包括所有必須去做、但對企業和利潤沒有任何價值的工作。在完成所有第一類工作之前,鮑伯·費佛絕不會開始第二類工作,而且在全部完成第二類工作之前,絕對不會著手進行第三類工作。

“我一定要在中午之前將第一類工作完全結束”,鮑伯給自己規定,因為上午是他認為自己最清醒、最有建設性思考的時間。“你必須堅持養成一種習慣: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須在規定好的幾分鍾、一天或者一個星期內完成,每一件事情都必須有一個期限。如果堅持這麼做,你就會努力趕上期限,而不是永無休止地拖延下去。”

一位時間管理專家說過一句話:“若要享受生命,現在正是時候——不是明朝,不是明年,也不是死後的來世,而是現世報。為了明天有更好的生活,最佳的準備是今天就是充實而快樂地生活。相信豐饒的將來沒有多大意義,除非先創造一個豐饒的現在。”

這句話道出了正確的時間利用觀,同時可以將它推己及人,成為我們的“明日觀”。

拖拉的代價

沒有別的什麼習慣比拖拉更為有害,更沒有別的什麼習慣比拖拉更能使人懈怠、減弱人們做事的能力。

下麵是你為拖拉付出的代價:

1.拖拉是今天的殺手

日子在蹉跎、猶豫中一天天逝去,越拖你越恐慌,越拖你心裏越沒底。莎士比亞有句名言:“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放棄他。”若是時間放棄了你,等待你的將是無限製的惡性循環,如果不及時醒悟,後果將不堪設想。

2.拖拉會使你終日生活在遺憾中

什麼事都辦不好,什麼事都好像越來越不如意。回顧一天的作為,你會慨歎:今天又有這麼多事沒完成,明天還有那麼多工作要辦。你永遠都隻能生活在無止境的遺憾裏。

3.拖拉使你陷入煩躁之中

一件事久辦未完,在心裏沉甸甸地壓著,就像脖子上掛著一塊石頭,又好像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泥坑,這怎麼不使你焦慮煩躁、寢食難安呢?

4.拖拉使你待處理的問題越積越多

每天對著桌麵上堆積如山的未處理工作,卻不知從何下手,結果往往是丟了這件又忘了那件,一件不成又半途而廢,費時費力,結果問題是越來越多。

5.拖拉使你一再遭受心理挫折

它會使你對自己越來越喪失信心,你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或者遷怒於所處的工作環境,產生怨氣,抱怨自己的才能得不到發揮或者老有這樣那樣的事來阻礙你的工作。

6.拖拉還會使你健康不良

拖拉所帶來的工作上的挫敗感,使你情緒低落,終日煩躁無味,心思複雜,必定會讓你從精神上的消沉發展到身體上的疾病,身心不舒暢,心裏抑悶,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各樣的病症,頭早早禿了,胸悶了,甚至連感冒也多起來了。須知生理上的健康也是極重要的。

7.拖拉使你前途黯淡,與晉升無緣

一個上司絕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部下辦事拖拉,不講求實效,做不出什麼業績來。上司需要的是強有力的輔助者,而不是優柔寡斷的跟隨者。

8.拖拉使你陷入貧乏的人際關係

如果你做事拖拉,當斷不斷,估計同事、朋友也不願意與一個拖拉蟲來往。很多時間不經意地拖拉,會使你失去你本來有的東西,譬如像朋友的友誼,還有同事的幫助,等等。你如果想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必須先得讓自己成為守時、守信、不拖拉的人,這樣才能贏得良好的人緣。

告別拖拉時代

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惰性。事情不急時,都愛往後拖一拖。現在大家的學習、工作都很忙,有時緩一緩再做有助於調節緊張的神經。可是如果凡事都要“以後再做”,往往計劃落空,生活一片混亂。自責、後悔、煩躁的情緒也會隨之而來,當然既影響了人們的進步,還容易由於混亂而不能發揮應有的能力。

那麼,怎麼克服惰性,克服遇事拖拉的毛病呢?

1.從今天從現在做起

不論明天是個多“規整”的日子,無論你今天多累,有多少理由,要是你真的想改進自己,馬上列個事情明細單,定個時間,強迫自己做下去。這一步重要的是體會完成事情後的輕鬆狀況。不做事,心裏不踏實,是休息不好的。做好自我監督與他人監督。

2.馬上製訂一個能勝任的學習計劃

在第一天的學習、工作之餘,還要製訂一個近期學習計劃。計劃要能勝任,時間較寬鬆些,適合自己的作息習慣。這一步重要的是找到你希望堅持、喜歡做的一件小事,有興趣的小事能夠堅持後,能為自己帶來信心和愉悅感。

3.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安排整塊與零散時間

不要避重就輕。事情肯定會有輕重緩急,先集中時間,把最重要的先完成,不重要的拖拉了自己也不害怕。利用好零散的時間做事,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繁瑣的雜務。這一步最重要的是不要怕做難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