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會辦事(10)(1 / 3)

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處理上司交辦的任務,一定要盡可能地爭取時間快速完成,而不要過分講究辦事的細節和技巧。如果你把事情處理得過於圓滿而讓人挑不出一點毛病的話,那就顯示不出領導比你高明的地方。不然的話,當上司的就會感到有“功高蓋主”之嫌。

善於在辦公室裏處世的人,常常故意在明顯的地方留一點兒瑕疵,讓領導或同事一眼就看見他“連這麼簡單的東西都搞錯了!”這樣一來,盡管你出人頭地,木秀於林,別人也不會對你敬而遠之,他一旦認為“原來你也有錯”的時候,反而會縮短與你之間的距離。

適當地把自己安置得低一點兒,也就等於把別人抬高了許多。試想想,當被人抬舉的時候,誰還有放置不下的敵意呢?就像那位處長,當終於發現一個錯別字的時候,他的臉上不是立即又多雲轉晴了嗎?隻有當他對別人諄諄教誨的時候,他的自尊和威信才能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這個時候,他的虛榮心也得到了滿足。

上司讓你去辦理一件事,你辦得漂亮極了,有的地方顯得比上司還要高明。豈不知,這樣會弄巧成拙。

你的上司因此可能會感到自身的地位將會遇到威脅,你的同事因此可能會認為你逞能,愛出風頭。陷入這些瑣碎的糾纏中,你能感覺到沒有壓力嗎?能開心嗎?

如果換成另一種說法,將上司交給的任務,三下五除二即處理完畢,你的上司首先會對你充沛的精力感到驚訝,效率高呀。但是,你因為快,草草完成的任務不一定完美,這時上司會“原則性”地指點一二,從而顯示你比他略輸一籌。

所以,做下屬的要知道留一點空間給你的上司。具體做起來就是:

(1)事情不要做得十全十美。最好在不很重要的地方犯個小錯,或留下一點缺憾,好讓我的上司來“指點”一番。能找出毛病來“指點”,表示上司的能力還是高過你,那麼他就放心了。

(2)不要忘記稱讚你的上司。下屬需要上司稱讚,上司其實也需要下屬稱讚,尤其是在上司的上司也在的公眾場合。你的稱讚一是表現了你的服從,再者就是間接替你的上司做了公關,他不高興才怪呢。

(3)時時向上司“請教”。明明你懂得比他還多,你還是要尊重他的職位,和他討論某項計劃,請他給你一些“指點”。上司看了你的這種行為當然就放心了。

方法總比借口多

清華大學高級總裁班曾經接受這樣的一份調查問卷:“什麼樣的員工是你們最喜歡的員工?哪一種員工是你們最不願意接受的員工?”

對於第一個問題,總裁班給出的答案是:沒安排工作卻能主動找事做的員工,通過方法提升業績的員工,從不抱怨的員工,執行力強的員工,能為公司提建設性意見的員工。對於第二個問題,總裁班給出的答案是:做事不努力而找借口的員工,損公肥私的員工,過於斤斤計較的員工,華而不實的員工,受不得委屈的員工。

這兩個答案證實了這樣一個結論:凡事找借口的員工,是公司裏最不受歡迎的員工;凡事主動找方法的員工,是公司裏最受歡迎的員工。

在職場中,那些找借口的人,最不會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哪怕有現成的辦法擺在麵前,他也難以接受。這就是一流員工與末流員工的根本區別。

楊先生是浙江溫州人,十多年前,他的一位遠房親戚在歐洲開飯店,邀請他過去幫忙。沒料到,他到歐洲不久,親戚就突然患病去世了,飯店很快也垮了。

楊先生不想回國,就在當地找了份工作。幾年後,他到了一家中等規模的保健品廠工作。公司的產品不錯,但知名度卻很有限。

楊先生從推銷員幹起,一直做到主管。一次他坐飛機出差,不料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劫機。度過了驚心動魄的十個小時之後,在各界的努力下,問題終於解決了,他可以回家了。就在要走出機艙的一瞬間,他突然想到電影中經常看到的情景:當被劫機的人從機艙走出來時,總會有不少記者前來采訪。

為什麼自己不利用這個機會、宣傳一下自己的公司形象呢?

於是,楊先生立即做了一個在那種情況下誰都沒想到的舉動:從箱子裏找出一張大紙,在上麵寫了一行大字:“我是××公司的××,我和公司××牌保健品安然無恙,非常感謝營救我們的人!”

他打著這樣的牌子一出機艙,立即就被電視台的鏡頭捕捉住了。他立刻成了這次劫機事件的明星,很多家新聞媒體都對他進行了采訪報道。

等他回到公司的時候,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帶著所有的中層主管,都站在門口夾道歡迎他。

原來,他在機場別出心裁的舉動,使得公司和產品的名字幾乎在一瞬間家喻戶曉了。公司的電話都快打爆了,客戶的訂單更是一個接一個。董事長動情地說:“沒想到你在那樣的情況下,首先想到的竟然是公司和產品。毫無疑問,你是最優秀的推銷主管!”董事長當場宣讀了對他的任命書:主管營銷和公司的副總經理。之後,公司還獎勵了他一筆豐厚的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