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會辦事(10)(2 / 3)

主動找方法的人永遠是職場的明星,他們在公司裏創造著主要的效益,是今日公司最器重的員工,是明日公司的領導以至領袖。

一位老總說,他曾經正式招聘過一位員工,但沒想到,還不到半個月時間,他就不得不把她辭退了。

那位員工是一位剛畢業的女大學生,學識不錯,形象也很好,但有一個明顯的毛病:做事不認真,遇到問題總是找借口搪塞。

剛開始上班時大家對她印象還不錯。但沒過幾天,她就開始遲到,辦公室領導幾次向她提出,她總是找這樣或那樣的借口來解釋。

一天,領導安排她到北京大學送材料,要跑三個地方,結果她僅僅跑了一個就回來了。領導問她怎麼回事,她解釋說:“北大好大啊。我都在傳達室問了幾次,才問到一個地方。”

老總生氣了:“這三個單位都是北大著名的單位,你跑了一下午,怎麼會隻找到這一個單位呢?”

她急著辯解:“我真的去找了,不信你去問傳達室的人!”

老總心裏更有氣了:我去問傳達室幹什麼?你自己沒有找到單位,還叫老總去核實,這是什麼話?

其他員工也好心地幫她出主意:你可以找北大的總機問問三個單位的電話,然後分別聯係,問好具體怎麼走再去;你不是找到了其中一個單位嗎?你可以向他們詢問其他兩家怎麼走;你還可以在進去後,問老師和學生……誰知她一點也不理會同事的好心,反而氣鼓鼓地說:“反正我已經盡力了……”就在這一瞬間,老總下了辭退她的決心:既然這已經是你盡力之後達到的水平,想必你也不會有更高的水平了。那麼隻好請你離開公司了!

盡管女孩的舉動讓很多人難以理解,但是像這種遇到問題不是想辦法解決而是找借口推責任的人,在職場上並不少見。而他們的命運也顯而易見——凡事找借口的人,隻有被適退。

一流員工找方法,末流員工找借口。如果你想獲得發展,你就應該尋找方法,不找借口。

在工作中展示創造力

成功者是那些能夠擺脫條條框框的束縛、有所突破的人,這種人是各個公司都急於網羅的對象。

在一家公司裏,總經理總是對新來的員工強調一件事:“誰也不要走進8樓那個沒掛門牌的房間。”他沒有解釋原因,也沒有員工問為什麼,他們隻是牢牢地記住了這個規定。

又有一批新員工來到公司,總經理重複了上麵的規定。這次有個年輕人小聲嘀咕了一句:“為什麼?”

“不為什麼。”總經理滿臉嚴肅地說,依舊沒有任何解釋。

回到崗位上,年輕人在思考著總經理的這個令人費解的規定,其他人勸他別瞎操心,遵守這個規定,幹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但年輕人卻執意要進入那個房間看個究竟。

他輕輕地敲了一下門,沒有反應,再輕輕一推,虛掩的門開了,隻見屋裏有一個紙牌,上麵寫著——把這個紙牌送給總經理。

聞知年輕人擅闖“禁區”的同事勸他趕緊把紙牌放回房間,他們會替他保密的,但年輕人拒絕了,他拿著紙牌走進了15樓總經理的辦公室。

當他把那個紙牌交到總經理手中時,總經理宣布了一項驚人的決定——“從現在起,你被任命為銷售部經理。”

“就因為我拿來了這個紙牌嗎?”年輕人詫異地問。

“對,等這一刻我已經等了快半年了,相信你能勝任這份工作。”總經理自信地說。

果然,銷售部在年輕人的帶領下,工作搞得紅紅火火。

這個例子說明勇於走進某些禁區,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會尋找到意想不到的機會。因循守舊、維持現狀、不敢創新的人,過的隻能是芸芸眾生的生活。

瑞士斯沃琪集團的創始人之一兼首席執行官,億萬富豪尼古拉斯·海耶克極其成功地重塑了瑞士破產的鍾表產業,使之重新成為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鍾表帝國。海耶克這樣建議我們:“你的時間的確需要規劃,但永遠不要百分之百地規劃它。如果那樣的話,你會扼殺了自己的創造性衝動。”

在工作中,許多員工抱著堅守崗位的態度,一切因循守舊,缺少創新精神。他們認為創新是老板的事,與己無關,自己隻要把分內的工作做妥即可,舍此無他。

這種思想實在要不得。要知道,誰也不比誰強,誰也不比誰差。你所擁有的,別人同樣也擁有。如何能夠突圍而出,高人一籌?你務必突出自身創造力。

發揮創新行為不僅對公司有利,也對你本人的形象、聲譽、能力和前途有利。無論創新的意念是否被老板接納,進行得是否順利,都能顯示出你對公司的熱誠和責任感。

成敗得失並非關鍵,重要的是那份勇於嚐試的精神,能夠有助於你獲得老板的認同。

綜觀事業上取得成功的人,他們一般都不是那種從常規去考慮問題的人,而是能夠站在創新的立場上,考慮各種問題的人。

總之,創造性的眼光,可以使你擺脫本行業的條條框框,接受其他領域中的優秀思想,當你嚐試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時,創新的智慧常會讓你得出獨到的見解,再加上進一步的整理和分析,必然令老板大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