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會辦事(13)(2 / 3)

3.麵對城府較深的人

這些人不肯輕易讓別人了解其心思和想法,故而圓滑,不願被他人操縱或總想使人不知不覺中落入其精心編織的圈套。他最大的特征是說話不著邊際,一旦涉及正題便“環顧左右而言他”,使你產生摸不著頭腦和不知如何應對的感覺。事實上,在他的不著邊際和“環顧左右而言他”之間,他能迅速了解和掌握你的想法和動機,然後爭取主動,使你處於被動和服從的地位,被他牽著鼻子走。也有些人純粹就是為了逃避矛盾,保全自己,使自己永遠立於旁觀者的地位,這樣你隻會感到無從下手。對待這種人不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彼此之間保持一種平等而互不幹涉的局麵。而當你必須要與這類人合作時,你就有必要先花一番心思考去探察對方的真實想法,然後運用誘導的方式使其露出“廬山真麵目”,或者你幹脆省力坦率直言,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並請其也實話實說。如此也可減去由揣測、誘導手段帶來的情報不準確等麻煩。

4.麵對傲慢無禮的人

有這樣一類人,他們自視甚高,目中無人,總以一種傲視一切、舉止無禮的麵目出現在人們麵前。如果你身邊有了這種人,一定經常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而且周圍的人都對這類人持排斥的心態,很顯然這樣的人是典型的最不受歡迎的人。但既然現在我們必須麵對這種人,也讓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對付他們。不卑不亢,是對待這種人的第一個辦法。不論這種人怎樣盛氣淩人,我們絕不自認卑微,或同樣地虛張聲勢,這樣的話,你就會白費神力,甚至會兩敗俱傷。第二個辦法就是少跟他嗦!在這種人麵前,你說話應幹淨利落,少跟他嗦,免得給他增添氣勢,無形中為他增加無禮的機會。如此他就不得不有所收斂。

有時辦事要順勢而行

辦事借勢而起,借力而發,對成功人士來說輕車熟路。不少人希望以一己之力搖旗呐喊,造成對自己有利的態勢,殊不知這樣做容易得不償失,真正高明的人必然是順流風而行,乘勢而行。許多看起來難辦的大事,居然順順利利地辦成了,就因為懂得乘勢的緣故。

斯瓦羅斯基家族是奧地利的一個世家望族,祖祖輩輩都從事仿鑽石飾品生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奧地利被盟軍占領,因為在大戰中,該公司曾接受納粹德國的訂單,為德軍生產過望遠鏡等軍用物資,因此斯瓦羅斯基公司差點被法軍當局沒收。羅恩斯坦是美國富商,當時他正在奧地利,當獲知此事後,立即前去和斯瓦羅斯基家族談判。羅恩斯坦主動提出,他可以去同法軍交涉,設法不使公司被法軍沒收;但他提出了一個條件,如果交涉成功,斯瓦羅斯基家族必須將公司的銷售權讓給他,且在他有生之年,他可又從銷售總額中提取10%作為報酬。

羅恩斯坦的條件雖然非常苛刻,但他所能提供的幫助,卻也是十分有價值的。斯瓦羅斯基家族權衡再三,別無他法,隻好接受了這一條件。羅恩斯坦與斯瓦羅斯基的談判一結束,馬上又去了法軍司令部,要求法軍撤銷沒收計劃,他說:“我是美國人羅恩斯坦,斯瓦羅斯基公司從即日開始已成為我的公司,該公司因而屬於美國的財產,所以我拒絕法軍的沒收。”法軍一聽斯瓦羅斯基公司已經成了美國人的公司,頓時無話可說,隻好同意羅恩斯坦的要求,撤銷了沒收計劃。不久之後,羅恩斯坦設立了斯瓦羅斯基公司銷售代理公司,其實這家代理公司隻不過就是開發票,以確保10%的銷售額能成為羅恩斯坦的利潤而已。

有時辦事要逆勢而行

當我們用一定的準則和規範對人們的行為進行引導與控製時,當我們對偏離目標的行為進行約束時,人們會產生一種內發的反向力量,使之更偏離正確目標的軌道。在辦事過程中,因雙方思想情緒的對立,你要他向東,他偏要向西;你從正麵說理,他偏要反麵理解。這種心理狀況構成一種抗體,阻礙我們對別人的行為進行有效控製。

所以,有些時候辦事能利用對方的對立思想情緒,有意識地反過來說,反過來做,使對方與你唱反調,也能達到自己的預期目的。

明朝時,四川有個叫楊庵的人,中了狀元為官後執法無情,剛直不阿,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他還屢次上書直諫,因而又得罪了皇帝。在奸臣的挑撥下,皇上非常震怒,準備對楊庵治罪,把他充軍到玉門關外。楊庵知道皇帝和一幫奸臣欲置自己於死地,便對皇帝說:“臣之罪,罪該萬死,皇上要將我充軍,這是對微臣的寬恕,不過請陛下答應我一個小小的請求。”“你有什麼請求?”皇帝問。“寧去關外三千裏,不去雲南碧雞關。皇上有所不知,那碧雞關蚊子四兩重,跳蚤有半斤,您切莫把我充軍到那裏。”皇帝沉吟不語,揮手讓楊庵趕快登程。他心想,哼!你不想去碧雞關,我偏要你去,讓你嚐嚐四兩大的蚊子和半斤重的跳蚤咬人的滋味。楊庵剛一出關,皇帝就傳下聖旨,把他們發配到雲南充軍。